《禮記》禮記·王制

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祭用數之仂,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喪用三年之仂,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祭,豐年不奢,凶年不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自天子達於庶人,喪從死者,祭從生者,支子不祭。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

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不礿。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嘗祫,烝祫。

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鴈。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寢不踰廟。

古者公田借而不稅,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征,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夫圭田無征。

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

田裡不粥,墓地不請。

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遠近,興事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谷,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無曠土,無遊民,食節事時,民鹹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於庠。元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不變。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如初禮,不變,移之遂。如初禮,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群後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正以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葬之。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臝股肱,決射御,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仕於家者,出鄉不與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