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未必,未必。”
“流賊中以張獻忠與羅汝才人數最多,作亂亦較闖賊為早。今張、羅二賊先後
就撫,朝廷免於誅戮,前例俱在。闖賊失去呼應,以孤立無援之賊抗數省精銳官軍,
勢窮力竭,陷入絕地,逃死無門。情況如此,故門生料其必降。在今日陣上,闖賊
已露出降意了。”
“已露出降意了?”洪承疇仍然不信,注視著傳庭的眼睛問。
“當時闖賊願意投降,但求率領賊眾抵禦東虜。門生恐其行緩兵之計,重弄欺
騙官軍逃出車廂峽故智①,不準所請。我想,如今彼已知我們非陳奇瑜可比,倘派
人前去諭降,赦以不死,定然自縛來歸。”
--------
①車廂峽故智——崇禎七年五六月間,李自成、高迎祥、羅汝才和張獻忠等各
路起義的部隊在陝西省興安縣境誤入車廂峽,四面山如刀削,只有一個口子被官軍
堵死。十幾萬人馬被圍困在這個絕地,糧草斷絕,無法出去,又下了一個多月連陰
雨,弓弦都脫了。自成用計賄賂總督陳奇瑜及其左右,偽言投降,騙陳奇瑜放他們
的大軍出峽,軍勢復振。
洪承疇又笑了一笑,說:“白谷兄既然料賊必降,不妨試試。倘彼等願意投誠,
也免得我軍將士再有死傷。”
孫傳庭向親信幕僚們瞟一眼,說:“拿諭降書來!”
一個親信幕僚趕快把準備好的諭降書呈給巡撫,巡撫義轉呈總督。洪承疇看了
諭降書後,望著孫傳庭狡猾地拈鬚微笑說:
“白谷兄,我看還是以你巡撫的口氣諭降為好。”
“恩師以宮保部院之尊,久任總督,德高望重,威名赫震,流賊聞之喪膽,故
請用恩師名義諭降,更易成功。”
洪承疇推諉說:“可是我的印不曾帶在身邊。”
“門生立刻派人把諭降書送往大營用印。”
洪承疇見不好再推,點頭說:“也罷,就送到學生的大營去用印,但須要派一
個得力的人前去諭降才好。”
“學生打算派降賊大天王高見隨中軍參將劉仁達同去,恩師你看如何?”
洪承疇很明白他的用意,但故意表示詫異。因為孫傳庭好勝心強,他常用大智
若愚的態度對他;倘若傳庭在某些問題上虛心向他請示,他就拿出來老成練達的真
面目,對傳庭所疑慮的問題分析入微,獨具卓見。現在他看見傳庭過分自信,驕氣
橫溢,就暫時裝著糊塗,問道:
“為什麼要派大天王?萬一闖賊不降,恐怕連他也回不來了。”
“大天王投降以後,尚未為朝廷立功。派他前去勸降,正是給他立功機會。這
種人反覆無常,留下未必可靠,萬一回不來,亦不可惜。”
洪承疇不再說話,只是拈鬚微笑。孫傳庭向帳外叫:
“傳中軍劉參將同高見迸帳!”
只聽帳外一聲傳呼,隨即大天王跟在中軍參將劉仁達的背後走了進來。他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