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馬匹立即有另外騎兵照管。如此整齊嚴密,雖極迅猛激烈而絲毫不亂,足見訓練有
素,名不虛傳。”
自成笑了起來,說:“如今咱們這些騎兵、步兵,實在都談不上訓練有素,十
分之九都是我到河南後收的新兵。原來的老兵所剩無幾。帥標營和中軍營分的老兵
比較多一點,一千人中也不過幾十個人,都提成大小頭目。如今在咱們的精兵中,
實際上身經百戰的弟兄很少。所好的,河南百姓,受苦極深,甘心來投,都不怕死,
只要稍加訓練,就會成為紀律嚴整的能戰之師。”
金星說:“朱明朝廷及其地方官府視百姓如仇敵,如俎上肉,正如古人所說的
‘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百姓來投闖王,如眾水之歸海。故百姓一到闖王旗下,
稍加訓練,即成精兵。”
闖王說:“像剛才操演的騎兵,也只是才像個部伍樣兒,還遠遠說不上精兵。”

由於騎兵的演習停止,於是李岩忽然注意到正南方三里以外,隔著一座小山頭
和茂密松林,也傳過來一陣陣喊殺聲。他感到有點奇怪,問道:
“這山那邊怎么都是孩子的聲音?”
闖王回答說:“孩兒兵駐紮在小山南邊,此刻尚未收操。”
李岩問:“孩兒兵?”
“他們的旗上繡的是童子軍,不過大家都叫他們孩兒兵,叫慣了。我這次來河
南之前,只剩下幾十個孩子,近來人丁興旺,差不多上千了。他們都是窮家小戶的
孩子,有些給地主放牛放羊,有些是孤兒,有些是小叫化子,有些躺在路邊快餓死
了,被將士們收容來,還有些是本軍將士的子弟。”
李岩稱讚說:“闖王如此培養子弟兵,可真是千古創舉!”
闖王說:“起初原沒有想到搞什麼新名堂,只是想把一些可憐的孩子收容一起,
特別是有些陣亡將士的子弟,收容起來,編成一隊,隨軍轉移,免得他們凍死、餓
死,或是被官軍鄉兵殺死。後來收容的多了,才想到建立一營童子軍。幾年來他們
也打了不少仗,危急時也真得了濟。你已經認識了雙喜、張鼐,他們原來也都是孩
兒兵。現在孩兒兵的總頭目是小羅虎,還不到十七歲,不但武藝上過得去,還能夠
指揮千把孩子,井井有條。我像他那樣年紀,只會同村中的孩子們打架玩兒,什麼
也不懂。”他笑了笑,深有感情地說:“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戰爭里,會
把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兒、小叫化子,磨鍊成有智有勇、能征善戰的將軍。”
這時李岩又看見一處山坳里露出來許多草棚和軍帳的頂子,並且傳過來叮叮噹
當的打鐵聲。宋獻策看見他正在向那邊瞭望,對他說:
“那邊很長一條山溝,背風向陽,駐紮著鐵匠坊、弓箭坊、盔甲坊、鞍帳坊、
被服坊,又隔一條山溝是火藥坊。今天沒有工夫陪你去看了。日後,銑炮火器也要
製造的,只是眼下一則找不到好的工匠,二則諸事草創,來不及樣樣著手,只能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