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四章


牛金星點頭說:“是的,嵩縣的毛葫蘆兵,登封的少林僧兵,伏牛山的礦兵,
一向齊名。如今毛葫蘆兵和礦兵紛紛慕義來投,足見人心歸順。”
闖王問:“啟東,你是這一帶的人,請問你,為什麼這嵩縣善於爬山的民兵叫
做毛葫蘆兵?這‘毛葫蘆’三個字什麼意思?”
金星回答說:“據史書上說,金人人主中原時,鄧州一帶有毛葫蘆兵,曾與蒙
古兵作戰,頗為著名。時至近代,鄧州的毛葫蘆兵不再聽說了,嵩縣卻出了毛葫蘆
兵。想來金時嵩縣也有毛葫蘆兵,不過尚未十分出名罷了。至於這‘毛葫蘆’三個
字,卻也費解。有人說,這種民兵初起之時,每人腰間掛一葫蘆,裡面裝水,以備
爬山解渴之用。另有一說,指他們並無盔甲戰裙,只是農民短裝打扮,衣服破爛,
遠遠望之,形似葫蘆。”
闖王笑著說:“這名兒倒很有趣。”又看了一陣,對張鼐說:“你看完操回去
時,告訴總管,要趕快發給毛葫蘆弟兄們每人一套棉衣。這些弟兄們都是嵩縣的窮
苦百姓,穿得這樣薄,這樣破,如何禦寒?”


他們轉到標營騎兵的練兵地方,立馬觀看。那位幾天前新來的王教師正在教新
弟兄們馳馬射箭,先教給大家幾句口訣,然後逐句解釋,做出樣子給大家看,要大
家照樣兒做。闖王聽見那幾句口訣是:“勢如追風,目如流電。滿開弓,急放箭。
目勿瞬視,身勿倨坐。出弓如懷中吐月,平箭如弦上垂衡。”雖然像這類騎射口訣
李自成也聽過不少,但這位王教師卻將死口訣教得很活,確實是一個有經驗的好教
師。他看這位王教師教射得法,又看了一陣弟兄們練習射箭,不禁技癢,從親兵手
中要來一張勁弓,一支羽箭,幫助王教師教大家射箭架勢。這些新弟兄都聽說闖王
的箭法如神,有幾個膽大的人,趁他興致正濃,請求他射一箭讓大家看看,其餘的
弟兄也都笑眯眯地用含著期待的眼神望著他。張鼐知道闖王平日最喜歡練習騎射,
也喜歡親自向老營弟兄們傳授射法,現在看見大家都想看闖王射箭,就在闖王的背
後小聲幫大家請求說:“闖王,大家在等著看哩。”李自成含笑點頭,又從親兵手
里要來兩支箭,把三支箭都拿在手中,然後把韁繩輕輕一提,那烏龍駒極通人意,
跳了一下,緩跑兩三步,跟著四蹄騰空賓士。闖王騎著馬在校場中兜了一圈,當重
新轉來,快奔到靶子前邊時,略微放慢速度,若不在意地把韁繩丟在鞍鞽上,左手
舉弓,右手搭箭扣弦,動作十分安閒而迅速。當烏龍駒轉瞬間就要奔過靶子的正前
方,距離大約百步開外,人們幾乎來不及看他怎么將箭射出,但聞弓弦崩的一響,
一箭正中靶心。烏龍駒繼續身子平穩地騰空賓士,到了校場盡頭,不待闖王提韁示
意,它就自己放慢速度,轉回頭來,小跑幾步,重新騰空而馳。如此跑過靶子三趟,
靶子中心射中三箭,簇集一處,緊緊相靠。雖然闖王平日令嚴,校場中不準隨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