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九章


士們的勇敢和弓馬嫻熟,這是十幾年來流動作戰的形勢使然。他趁李岩提到此事,
趕快說:
“目前弓、箭、刀、劍雖然仍為戰爭利器,然論到攻城與守城,或兩軍對陣相
持,火器最是威力無比。火器的長處在於能及遠命中,能摧堅,能一彈殺傷多人。
目前因闖王才到河南,諸事紛忙,自然以招兵買馬為首要急務。目前已經有了十幾
萬人,所練精兵日多,可以騰出手來編練一支精兵專用火器,如明朝的神機營①那
樣。至於火器,我們只要重視,就可以陸續收集;將來找到名匠高手,可以自制。
晁錯說:‘器械不利,以卒子敵也。卒不可用,以將予敵也。’火器就是今日利器,
遠過前代。”

①神機營——明成祖得到一批西洋炮銃(火器)和製造方法。後來專門成立一
支使用各種火器的部隊,定名為神機營,為京軍三大營之一。神機是對各種火器的
美稱。

牛金星笑著說:“前年弟在京師,聽說朝中也有一些儒臣不同意多製造大小火
器以御滿洲。他們說,火器本是夷人所長,非中國所習用。中國自有中國長技,何
必多學夷人。自古作戰,兵精將勇者勝,未聞一個名將有用夷技取勝於疆場的。”

李自成和宋獻策、李岩都笑了起來。牛金星又繼續說:“這些儒臣不知道軍旅
之事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應墨守舊規。如說火器來自西洋夷人,然自元、明兩朝即
被中國採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再說,這班在朝中的老先生們忘記,倘若不用夷
技,那么,我們如今只好仍舊乘兵車打仗,連馬也不要騎了。”說畢,拈鬚大笑。

宋獻策見牛金星和李岩都主張採用火器,就接著發揮他的意見說:“自古迄今,
作戰之道,其不變者為奇、正、虛、實之理,其他則因時興革,因地制宜,代有變
化。然自春秋以來,最大的變化有兩次。春秋末年,趙武靈王學習匈奴人胡服騎射,
這是中國有騎兵之始。騎兵與兵車相較,不但便利得多,而且省錢得多。可是儘管
騎兵有種種便利,卻因古人喜歡墨守舊規,不願革新,所以大約又過了兩百年,到
了戰國末期,兵車在戰場上才被淘汰。這騎兵代替了戰車,是中國軍事上的第一個
大變化。到五代和北宋時,在攻城時已經知道用炮。但那時的炮是以機發石,不用
火藥,不用鐵彈,力量不大,與今日的製法不同。所以前人寫炮字只寫作石字邊,
不用火字邊。從元朝以來,雖然改用火藥發炮,炮彈也改用鉛、鐵,不再用石頭了,
但是直到如今,人們寫炮字還是用石字邊,這是因襲宋朝人的寫法。到了元朝……”

由於炭火的燻烤,宋獻策忽然咳嗽兩三聲。在他的話暫時停頓時候,李自成輕
輕地點點頭,對他說:
“是的,我聽說火器的使用從元朝就開始啦。”
宋獻策接著說:“元朝的蒙古兵遠征西域,得到西域大炮①,用以攻金朝的蔡
州②,這是在中國使用火器之始。又過了四十年,蒙古兵攻破宋朝的樊城,並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