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三章


出現了可以再次苦諫的一線機會,他又作‘披肝瀝膽’的進諫,而結果又遭拒絕,
並且使‘聖衷’大為不快。看見李岩又想接著進諫,他用腳尖在李岩的腳上踢了一
下,阻止了李岩。
李自成雖然聽從了以劉宗敏為首的陝西武將們的主張,堅決御駕東征,但他聽
了宋獻策的諫阻東征的話,以及宋獻策同李岩對多爾袞必將南犯的判斷,也覺得很
有道理,不能不有點動心。沉默片刻,他對兩位軍師說道:
“對東征一事,你們反覆苦諫,全是出於忠心。孤雖未予採納,也仍願常聽忠
言。古人常說,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常八九。比如,從西安出師以來,群臣都認為
只要破了北京,舉行登極大典,即可傳檄江南,毋須惡戰而四海歸降。沒想到吳三
桂竟敢據山海衛彈丸孤城,負隅頑抗;又沒想到滿洲人新有國喪,皇族內爭,竟然
也要舉兵南犯。孤面前並無別人,我君臣間有些話只有我們三人知道。孤現在要問,
萬一東征不利,你們二位有何補救之策?”
宋獻策對皇上的謙遜問計,頗為感動,趕快站起來說:“臣有一個建議,御駕
東征之時,將四個大有關係的人物帶在身邊。”
“哪四個人物?”
“這四個人物是:明朝太子與永、定二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望陛下出征時
將他們帶在身邊,妥加保護,善為優待。”
“為何要帶著崇禎的三個兒於和吳襄東征?”
宋獻策回答:“三代以後,每遇改朝換代之際,新興之主往往將勝朝皇族之人,
不分長幼,斬盡殺絕,不留後患。百姓不知實情,以為我朝對明朝也是如此,吳三
桂也必以此為煽亂之藉口。帶著崇禎的這三個兒子,特予優待,使百姓得知實情,
而吳三桂也失去煽亂藉口。外邊紛紛傳言,說吳襄也被拷掠。如今將吳襄帶在御下
身邊,如有機會,可使吳襄與吳三桂的使者見面。”
李自成輕輕點頭,又問:“帶著他們還有什麼用處?”
“帶著崇須的太子、二王和吳襄,對吳三桂示以陛下並非欲戰,隨時希望化乾
戈為玉帛。”
李自成對和平不抱任何希望,勉強點頭,又問:“還有何用?”
“倘若戰事於我不利,則必須暫時退避,速回北京。兵法雲;‘強而避之’。
兵法重在活用。如果戰場上於我不利,當避則避。遇到這樣時候,在太子與二王身
上,可以做許多文章。”
李自成不願意想到東征受挫,心頭猛然一沉,停了片刻,又一次勉強點頭,然
後又問:
“你還有什麼建議?”
“兵法云:‘兵貴勝,不貴久’。我軍在山海衛堅城之下,倘若一戰不勝,請
陛下迅速退兵,不可戀戰,受制於敵,更不可使多爾袞乘我不備,攻我之後。”
李自成不相信多爾袞會用兵如此神速,暗中想著宋獻策未免將情況想得太壞,
淡淡地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