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一章


上,對吳三桂暫示寬容,不必逼得過緊。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目前我國家草創,根基未固,東虜突然乘機南犯,其志決不在小。
今之滿洲即金之苗裔。已故老憨皇太極繼位以後,繼承努爾哈赤遺志,經營遼東,
統一蒙古諸部,臣服朝鮮,又數次派兵進犯明朝,深入畿輔與山東,一心想恢復大
金盛世局面。去年他突然死去,多爾袞扶皇太極的六歲幼子繼位,自為攝政。以獻
策愚見看來,多爾袞必將繼承皇太極遺志,大舉南犯。倘若他的南犯之計得逞,一
則可以為恢復金朝盛世的局面打好根基,二則可以鞏固他的攝政地位,滿洲國事將
完全落入他的掌握,沒有人能夠與他抗衡。所以我反覆思考,目前我國家的真正強
敵是多爾袞,不是吳三桂。吳三桂雖然抗命不降,目對我乘機要挾,但我們對吳三
桂千萬要冷靜處置,不使他倒向滿洲一邊。”
劉宗敏和大順朝的許多將領一樣,由於多年中總在同明軍作戰,沒有考慮過滿
洲人的問題,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性的思維軌道,依舊將吳三桂看成大順朝當前的
主要大敵,而不能理解在崇禎亡國之後,大順朝的主要對手變成了以多爾袞為代表
的滿洲朝廷。多年來漢族內部的農民戰爭忽然間轉變為漢滿之間的民族戰爭,這一
歷史形勢轉得太猛,宋獻策和李岩新近才有所認識,而李自成還不很明白,劉宗敏
就更不明白。劉宗敏暫不考慮滿洲兵即將南犯的事,又向軍師問道:
“軍師,吳三桂如何對我要挾?你簡短直說!”
宋獻策說:“吳三桂要張若麒與唐通轉達他的兩條要求:第一,速將太子與二
王禮送山海衛,不可傷害;第二,速速退出北京,宮殿與太廟不許毀壞。”
劉宗敏突然跳起,但又坐下,說道:“我明白了,再沒有轉彎的餘地!”他轉
向李自成:“陛下,你如何決定?”
李自成在初聽到軍師奏明吳三桂的議和條件後,確實十分震怒,將御案一拍,
罵道:“豈有此理!”但是他並非那種性情浮躁的人,在盛怒之下能夠自我控制,
迅速地恢復冷靜,思考了東征問題。此刻他的主意差不多已經定了,向正副軍師問
道:
“你們的意見如何?”
宋獻策知道皇上的主意是出兵討伐,站起來說:“吳三桂因知道東虜不日將大
舉南犯,所以不但敢抗拒不降,而且還逼我送去太子、二王,退出北京。如此悖逆,
理當剿滅,不留肘腋之患。但微臣望陛下對吳三桂用兵之事慎重為上,只可容忍,
施用羈縻之策,不使他投降滿洲,就是我朝之利。只要我們打敗滿洲來犯之兵,吳
三桂定會來降。”
“林泉有何意見?”李自成又向李岩問道。
李岩回答說:“臣也望陛下慎重。”
李自成又問劉宗敏:“捷軒有何主張?”
劉宗敏望著宋獻策問:“據你看來,目前吳三桂同滿洲人有了勾結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