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五卷)》第三章


的土地雖一寸也不可失。後來流賊日漸逼近,崇禎帝才同意放棄寧遠,但必須將寧
遠一帶的士民護送進關。這樣就耽誤了關寧兵去北京勤王的時間。為著日後向朝廷
請求發給寧遠士民到關內的安家費、救濟費等等,我們上報的移民是五十萬口,實
際只有十幾萬口。這十幾萬寧遠士民,為著皇命難違,離開了祖宗墳墓,丟棄了田
產房屋,背井離鄉,變成難民,遍地哭聲,一路哭聲。伯爺。”
“你說得好,說下去。”
“寧遠百姓進入關內,遵照薊遼總督的安排,分散到關內附近的昌黎、樂亭、
灤州、開平等縣安置。臨時徵用本地房舍、土地、糧食,供寧遠移民之用,騷擾地
方,而寧遠移民亦生活十分困難。主客之間,暫時無事,一旦關內各地歸流賊所有,
寧遠內遷之戶必無生路。只有與清兵併力擊敗流賊,寧遠人才能生存。按照多爾袞
的書信,只要降順清朝,等打過這一仗之後,寧遠內遷難民,還可以回歸故里,原
有土地房舍,仍歸故主,祖宗墳墓可以相守。這二十萬遼民的天大困難,遼民與本
地居民的利害紛爭,隨之冰釋。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目前情況緊急,望鈞座
深味此言,不要徘徊求存於兩強之間。我們只知道多爾袞原來決策是從中協或西協
進入長城,不料他中途改變主意,大軍轉向南來,一二日內可以到達。請鈞座趁此
時候,當機立斷,轉禍為福。”
吳三桂從椅子上站起來,在屋中走了一圈,腳步沉重地走回原位坐下,嘆息一
聲,在心中忿忿地說道:“好啊,光棍不吃眼前虧,老子日後總會有出這口氣的時
候!”這句話他只能深深地埋在心中,直到二十九年之後,他才起兵反清,戰事波
及半箇中國,經過八年,終被康熙皇帝平定,史稱“三藩之亂”。
吳三桂重新坐下以後,吩咐寧致遠立刻為他起草給多爾袞的第二封書信,催促
攝政王多爾率袞大軍趕快往山海關來。吳三桂看過稿子以後,經過他反覆斟酌,修
改一遍,然後譽寫清楚。雖然多爾袞的回書中已經封他為平西王,然而一則要表示
他的身份,用的仍是“大明平西伯”的名義,二則一時不能扭轉他僅存的一點民族
感情,對於大清朝攝政王封他為王爵的事,他沒有一句表示謝恩的話。
晚上,他在書房中設便宴為楊珅和郭雲龍二位將軍洗塵,寧致遠也參加酒宴,
以便密商大計。當夜派郭雲龍偕另一位游擊銜的親信將領孫文煥,往寧遠的路上迎
接多爾袞去了。
第二天,即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已過永平,繼續東來,大戰迫於眉睫。山海城
中人心惶惶,空氣十分緊張。只是吳三桂早就嚴禁城中士民逃出去,才能夠勉強維
持城內秩序。
早飯以後,吳三桂在行轅大廳中召集緊急會議,游擊以上將領和高級幕僚全出
席了。他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文武官員們按品級肅立面前,恭聽他的講話。他要將
目前的局勢向大家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