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五卷)》第三章


子侄都是自幼學習騎射,勇敢善戰,通過戰爭和殺戮,吞併了其他部落。到了萬曆
己未,經過薩爾滸大戰,(薩爾滸大戰——薩爾滸是一座山,在遼寧撫順西邊,靠
近大火房水庫。新建的後金天命三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在此地大敗明軍)
難啊!明軍戰死了四萬五千多人,文官武將死了三百多人。從這次戰爭以後,滿洲
人主宰遼東,已成定局,再想挽回昔日局勢,雖諸葛復生,亦無善策。何況今日見
明朝已經亡國,李自成又絕不是漢高祖與唐太宗一流人物,多爾袞豈能善罷干休,
坐失良機?”
吳三桂說:“崇禎年間,滿洲兵幾次進入長城,飽掠之後,仍回滿洲。倘若此
次也能如此就好了。”
“難啊!十餘年來,滿洲兵於秋冬之間農閒時候進入長城,在畿輔與山東擄拉
人口、財物,於春末返回遼東。每次擄掠,使滿洲人口增加,財力物力增加,而明
朝國力不斷削弱。這是皇太極要進入中原,在北京建立清朝的宏圖遠略。多爾袞就
是繼承他的遺志。這次清兵南下,與往日不同,其目的就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如果
一戰殺敗流賊,大概不出數月,清朝就會遷都北京,決不再割據一隅。”
佘一元深深地感嘆一聲,接著說道:“滿洲自皇太極繼位以後,國勢日強,久
有占領北京,滅亡明朝之心。可惜朝廷大臣中知道這種可怕的實情者並無多人。楊
嗣昌大體明白,但後來被排擠出朝廷,在沙市自盡。陳新甲知道得更清楚,給崇禎
殺了。洪承疇也知道清朝情況,本想給明朝保存點家當,但他身為薊遼總督,實際
在指揮上做不得主。崇禎帝沒有作戰經驗,又剛愎自信,身居於深宮之中,遙控於
千里之外,致使洪承疇的十三萬人馬潰於一旦,終成俘虜。”
談起兩年前松山潰敗,吳三桂嘆了口氣,猶有餘恨。但現在他無暇重論此事,
又向佘一元問道:
“你怎么知道多爾袞要在北京城建立清朝?”
佘一元回答說:“自古以來,各族胡人崛起北方,名色眾多,鏇起鏇滅,不可
勝數。其中有少數胡族,產生過傑出的英雄人物,為之君長,勢力漸強,開始南侵,
因利乘便,在中國建立朝廷。所謂五胡亂華,就是先例。遼、金、元也是如此。如
今的滿洲人,正是要步遼、金、元之後,在北京再興建一個朝代。這一宏圖壯志不
是開始於多爾袞,而是開始於皇太極,所以我認為多爾袞這次率兵南下是繼承皇太
極的遺志。不管鈞座是否派使者前去借兵,多爾袞都會乘李自成之亂率清兵南下。
這道理就是,就是……”
佘一元一時想不起來用什麼適當的話表達他的思想,不免打了頓兒。寧致遠趕
快說:
“朝代興衰,關乎氣數,非人事可以左右。”
佘一元畢竟讀書較多,忽然靈機一動,對寧致遠說道:“不然,子靜兄。歐陽
修云:‘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我倒是更為相信人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