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忠賢嘗修鄉縣肅寧城,呈秀首上疏稱美。六年二月,復疏頌忠賢督工功,請賜敕獎諭,末言:“臣非行媚中官者,目前千譏萬罵,臣固甘之。”疏出,朝野轟笑。閣臣顧秉謙輩撰敕八百餘言,褒忠賢,極口揚詡,前代九錫文不能過也。自是,中外章疏,無不頌忠賢德者矣。時方創《三朝要典》,呈秀疏陳耍典之源,追論並封、妖書、之藩三事,凡擁衛光宗者,悉加醜詆。忠賢悅,宣付史館。其年七月,進本部尚書。十月,皇極殿成,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仍督大工。母死,不奔喪,奪情視事。呈秀負忠賢寵,嗜利彌甚。朝士多拜為門下士,以通於忠賢。其不附己及勢位相軋者,輒使其黨排去之,時有“五虎”之目,以呈秀為魁。請所傾陷,不可悉數,雖其黨亦深畏之。子鐸不能文,屬考官孫之獬,獲鄉薦。用其弟凝秀為浙江總兵官,女夫張元芳為吏部主事,妾弟優人蕭惟中為密雲參將,所司皆不敢違。明年八月冒寧、錦功,加太子太傅。俄敘三殿功,加少傅,世蔭錦衣指揮僉事。其月遷兵部尚書,仍兼左都御史,並綰兩篆,握兵權憲紀,出入烜赫,勢傾朝野。無何,熹宗崩,廷臣入臨。內使十餘人傳呼崔尚書甚急,廷臣相顧愕眙。呈秀入見忠賢,密謀久之,語秘不得聞。或言忠賢欲篡位,呈秀以時未可,止之也。

莊烈帝即位,其黨知忠賢必敗,內相攜。副都御史楊所修首請允呈秀守制,御史楊維垣、賈繼春相繼力攻,呈秀乞罷。帝猶慰留。章三上,溫旨令乘傳歸。已而言者劾呈秀及工部尚書吳淳夫、兵部尚書田吉、太常卿倪文煥、副都御史李夔龍,號稱“五虎”,宜肆市朝。詔逮治,籍其貲。時忠賢已死,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羅諸奇異珍寶,呼酒痛飲,盡一卮即擲壞之,飲已自縊。詔戮其屍,子鐸除名,弟凝秀遣戍。後定逆案,以呈秀為首。

淳夫,晉江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歷官陝西僉事,以京察罷。五年夤緣起兵部郎中,與文煥、吉、夔龍並由呈秀進,為忠賢義子。大學士馮銓釋褐十三年登宰輔,為忠賢所暱。呈秀妒之,淳夫即為攻銓。六年冬,擢太僕少卿,視職方事。鏇擢太僕卿,歷工部添注右侍郎。冒寧、錦及三殿功,累進工部尚書,加太子太傅。歲中六遷,至極品。

倪文煥,江都人。由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視南城。山東多大猾,事發則走匿京師。參政王維章數牒文煥,文煥納其賄,反劾罷維章。嘗誤撻皇城守卒,為中官所糾,大懼,走謁呈秀求救,遂引入忠賢幕,為鷹犬。首劾兵部侍郎李邦華,御史李日宣,吏部員外郎周順昌、林枝橋。再劾戶部侍郎孫居相、御史夏之令及故吏部尚書崔景榮、吏部尚書李宗延等數十人。輕者削奪,重者拷死。呈秀首頌忠賢,文煥即繼之。出按畿輔,為忠賢建三祠。河南道缺掌印官,呈秀為懸缺待文煥,至越十餘人任之。冒寧、錦、殿功,加太僕卿,掌道如故。尋改太常卿。忠賢敗,文煥懼,乞終養歸。

田吉者,故城人。萬曆三十八年廷對懷挾,罰三科,以縣佐錄用。已,補試,由知縣歷兵部郎中。六年冬,遷淮揚參議,取中旨,擢太常少卿,視職方事。明年擢太常卿。未匝歲,連擢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諸逆黨超擢,未有如吉者。

李夔龍,福建南安人。由進士歷吏部主事,被劾罷去。天啟五年夤緣復官,進郎中。專承呈秀指,引用邪人以媚忠賢。擢太常少卿,仍署選事。尋遷左僉都御史。三殿成,進左副都御史。

莊烈帝嗣位,淳夫、文煥、吉、夔龍,並以上林典薄樊維城、戶部員外郎王守履言,逮治論死。

方忠賢敗時,莊烈帝納廷臣言,將定從逆案。大學士韓爌、李標、錢錫不欲廣搜樹怨,僅以四五十人上。帝少之,令再議,又以數十人上。帝不懌,令以贊導、擁戴、頌美、諂附為目,且曰:“內侍同惡者亦當入。”爌等以不知內侍對,帝曰:“豈皆不知,特畏任怨耳。”閱日,召入便殿,案有布囊,盛章疏甚夥,指之曰:“此皆奸黨頌疏,可案名悉入。”爌等知帝意不可回,乃曰:“臣等職在調旨,三尺法非所習。”帝召吏部尚書王永光問之,永光以不習刑名對,乃詔刑部尚書喬允升、左都御史曹於汴同事,於是案名羅列無脫遺者。崇禎二年三月上之,帝為詔書頒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