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又劉詔者,杞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授盧龍知縣。天啟二年超擢山東僉事。七年代閻鳴泰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尋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詔嗜利無恥,父事忠賢。釋褐九年,驟至極品。建四祠祀忠賢。忠賢敗,僅罷官聽勘。御史高弘圖言:“傾危社稷,搖動宮闈,如詔及劉志選、梁夢環三賊者,罪實浮於‘五虎’‘五彪’,而天討未加。且詔建祠薊州,迎忠賢像,五拜三稽首,呼九千歲。及聞先帝彌留,詔即整兵三千,易置將領,用崔呈秀所親蕭惟中主郵騎,直接都門,此其意何為。”由是三人皆被逮,論死。

邵輔忠,定海人。萬曆二十三年進士。為工部郎中,首劾李三才貪險假橫四大罪。尋謝病去,久之起故官。天啟五年附忠賢,驟遷至兵部尚書,視侍郎事。諸奸黨攻擊正人,多其所主使。七年三月護桂王之藩衡州,加太子太保。還朝,時事已變,移疾歸。尋麗逆案,贖徒為民。

孫傑,錢塘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官刑科右給事中,以附忠賢劾劉一燝、周嘉謨,為清議所棄。出為江西參議,引疾歸。忠賢召為大理丞,累擢工部右侍郎。大學士馮銓由李魯生、李蕃擁戴為首輔,素與崔呈秀璫。而傑與霍維華以呈秀最得忠賢歡,欲令入閣,謀之吳淳夫等,先擊去銓。又恐王紹徽為吏部,不肯推呈秀,令袁鯨疏攻紹徽,而龔萃肅上閣臣內外兼用疏以堅之。自是,魯生、蕃與傑等分途,其黨日相輒矣。傑官亦至尚書,加少保。忠賢誅,傑被劾罷,名麗逆案,贖徒三年。輔忠、傑本謀搖中宮,而事發於志選、夢環,故得輕論雲。

曹欽程,江西德化人。舉進士。授吳江知縣,贓污狼籍,以淫刑博強項聲。巡撫周起元劾之,貶秩,改順天教授,調國子助教。諂附汪文言,得為工部主事。及文言敗,欽程力擠之,由座主馮銓父事魏忠賢,為“十狗”之一。銓欲害御史張慎言、周宗建,令李魯生草疏,屬欽程上之,因及李應升、黃尊素,而薦魯生及傅櫆、陳九疇、張訥、李蕃、李恆茂、梁夢環輩十餘人。慎言等四人並削籍。欽程於群小中尤無恥,日夜走忠賢門,卑諂無所不至,同類頗羞稱之。欽程顧驕眾人以忠賢親己。給事中吳國華劾之,忠賢怒,除國華名,欽程益得志。給事中楊所修緣忠賢指,力薦其賢,遂由員外郎擢太僕少卿。後忠賢亦厭之,六年正月為給事中潘士聞所劾。忠賢責以敗群,削其籍。瀕行猶頓首忠賢前曰:“君臣之義已絕,父子之恩難忘。”絮泣而去。忠賢誅,入逆案首等,論死。系獄久之,家人不復饋食,欽程掠他囚餘食,日醉飽。李自成陷京師,欽程首破獄出降。自成敗,隨之西走,不知所終。福王時,定從賊案,欽程複列首等。

當忠賢盛時,其黨爭搏擊清流,獻諂希寵。最著者,石三畏、張訥、盧承欽、門克新、劉徽、智鋌。

三畏,交河人。知文登、曹二縣,大著貪聲。以御史陳九疇薦,得行取。趙南星秉銓,出為王府長史。故事,外吏行取無為王官者,三畏以是大恨。及忠賢得志,三畏諂附之,遂授御史。首劾都給事中劉弘化護熊廷弼,太僕卿吳炯黨顧憲成,兩人獲嚴譴。追論京察三變,力詆李三才、王圖、孫丕揚、曹於汴、湯兆京、王宗賢、顧憲成、胡忻、王元翰、王淑抃、趙南星、張問達、王允成、塗一榛、王象春等十五人,而薦喬應甲、徐兆魁等十三人。於是三才等生者除名,死者追奪。已,極論三案,請以其疏付史館,而劾禮部侍郎周炳謨、南京尚書沈儆炌、大理丞張廷拱,三人亦獲譴。三畏為忠賢“十孩兒”之一。又倚呈秀為薦主,鍛成楊、左之獄,咆哮特甚。一日,赴戚畹宴,魏良卿在焉。三畏醉,誤令優人演《劉瑾酗酒》一劇。忠賢聞,大怒,削籍歸。忠賢殛,借忤蔭名,起故官,為南京御史朱純所劾,罷去。

訥,閬中人。由行人擢御史,承忠賢指,首劾趙南星十大罪,並及御史王允成,吏部郎鄒維璉、程國祥、夏嘉遇。忠賢大喜,立除南星等名,且令再奏。乃羅織兵部侍郎李邦華,湖廣巡撫孫鼎相,舊給事中毛士龍、魏大中,光祿少卿史記事等十七人,誣以賄南星得官,諸人並獲罪。尋請毀東林、關中、江右、徽州諸書院。痛詆鄒元標、馮從吾、余懋衡、孫慎行並及侍郎鄭三俊、畢懋良等,亦坐削奪。復劾罷江西巡撫韓光祐。訥為忠賢鷹犬,前後搏擊用力多。忠賢深德之,用其兄太僕少卿朴至南京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朴官宣大總督,為忠賢建四祠。兄弟併入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