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范衷,字恭肅,豐城人。永樂十九年進士。除壽昌知縣。辟荒田二千六百畝,興水利三百四十有六區。正統五年三考報最,當遷。邑人頌德乞留,御史以聞,朝廷許之。尋以外艱去,服闋,起知汝州。吏部尚書王直察舉天下廉吏數人,衷為第一。性至孝,廬父墓,瓜生連枝,有白兔三,馴擾暮側。鄉人莫不高其行。

周濟,字大亨,洛陽人。永樂中,以舉人入太學,歷事都察院。都御史劉觀薦為御史,固辭。宣德時,授江西都司斷事。艱歸,補湖廣。正統初,擢御史。大同鎮守中官以驕橫聞,敕濟往廉之。濟變服負薪入其宅,盡得不法狀,還報,帝大嘉之。已,巡按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相仇殺,詔濟督官兵進討。濟曰:“朝廷綏安遠人,宜先撫而後征。”馳檄諭之,遂解。十一年出為安慶知府,歲比不登,民間鬻子女充衣食,方舟而去者相接。濟借漕糧以振,而禁鬻子女者。且上疏請免租,詔許之,全活甚眾。又為定婚喪制,禁侈費,愆嫁葬期者有罰,風俗一變。

饑民聚掠富家粟,富家以盜劫告。濟下令曰:“民飢故如此,然得谷當報太守數,太守當代爾償。”掠者遂解散。濟卒官,民皆罷市巷哭雲。

范希正,字以貞,吳縣人。宣德三年舉賢良方正,授曹縣知縣。有奸吏受賕,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師。吏反誣希正他事,坐逮。曹民八百餘人詣京白通政司,言希正廉能,橫為奸吏誣枉。侍郎許廓以公事過曹,曹父老二百餘人遮道稽顙,泣言朝廷奪我賢令。事並聞,帝乃釋希正使還縣。正統十年,山東飢。惟曹以希正先積粟,得無患。大理寺丞張驥振山東,聞之。因請升曹縣為州,而以希正為知州,從之。時州民負官馬不能償,多逃竄。希正節公費代償九十餘匹,逃者皆復業。吉水人誣曹富民殺其兄,連坐甚眾。希正密移吉水,按其人姓名皆妄,事得白。治曹二十三年,歷知州,再考乃致仕。

當是時,潞州知州鹹寧燕雲、徐州知州楊秘、全州知州錢塘周健、霸州知州張需、定州知州王約,皆大著聲績。秘、健進秩視事,約賜詔旌異。需忤太監王振戍邊,人尤惜之。而得民最久者,無若希正與寧州知州劉綱。綱,字之紀,禹州人。建文二年進士。由府谷知縣遷是職。蒞州三十四年,仁宗嘗賜酒饌,人以為榮。正統中,請老去,民送之,涕泣載道。及卒,寧民祀之狄仁傑祠中。其孫,即大學士宇也。

段堅,字可大,蘭州人。早歲受書,即有志聖賢。舉於鄉,入國子監。景泰元年,上書請悉征還四方監軍,罷天下佛老宮。疏奏,不行。五年成進士,授福山知縣。刊布國小,俾士民講誦。俗素陋,至是一變,村落皆有糹玄誦聲。成化初,賜敕旌異,超擢萊州知府。期年,化大行。以憂去,服除,改知南陽。召州縣學官,具告以古人為學之指,使轉相勸誘。創志學書院,聚秀民講說《五經》要義,及濂、洛諸儒遺書。建節義祠,祀古今烈女。訟獄徭賦,務底於平。居數年,大治,引疾去。士民號泣送者,逾境不絕。及聞其卒,立祠,春秋祀之。

堅之學,私淑河東薛瑄,務致知而踐其實,不以諛聞取譽,故能以儒術飾吏治。

子炅,進士,翰林檢討。諂附焦芳,劉瑾敗,落職,隤其家聲焉。

陳鋼,字堅遠,應天人。舉成化元年鄉試,授黔陽知縣。楚俗,居喪好擊彭歌舞。鋼教以歌古哀詞,民俗漸變。縣城當沅、湘合流,數決,壞廬舍。鋼募人採石甃堤千餘丈,水不為害。南山崖官道數里,徑窄甚,行者多墮崖死。鋼積薪燒山,沃以醯,拓徑丈許,行者便之。鋼病,民爭吁神,願減已算益鋼壽。遷長沙通判,監修吉王府第。工成,王賜之金帛,不受。請王故殿材修嶽麓書院,王許之。弘治元年丁母憂歸。卒,黔陽、長沙並祠祀之。子沂,官侍講,見《文苑傳》。

丁積,字彥誠,寧都人。成化十四年進士。授新會知縣,至即師事邑人陳獻章。為政以風化為本,而主於愛民。中貴梁芳,邑人也,其弟長橫於鄉,責民逋過倍,復訴於積。積追券焚之,且收捕系獄,由是權豪屏跡。申洪武禮制,參以《朱子家禮》,擇耆老誨導百姓。良家子墮業,聚廡下,使日誦國小書,親為解說,風俗大變。民出錢輸官供役,名均平錢。其後吏貪,復令甲首出錢供用,曰當月錢,貧者至鬻子女。積一切杜絕。俗信巫鬼,為痛毀淫祠。既而歲大旱,築壇圭峰頂。昕夕伏壇下者八日,雨大澍。而積遂得疾以卒,士民聚哭於途。有一嫗夜哭極哀,或問之,曰:“來歲當甲首,丁公死,吾無以聊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