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普通元年,除衛尉卿,未拜卒。輿駕即日臨哭,謚曰壯。絢寬和少喜懼,在朝廷見人如不能言,號為長厚。在省每寒,見省官有繿縷者,輒遣遺以繻衣,其好施如此。子悅嗣。

昌義之,歷陽烏江人也。少有武乾,為馮翊戍主。梁武帝為雍州,因事帝,帝亦厚遇之。及起兵,板為輔國將軍、軍主。每戰必捷。

天監元年,封永豐侯,累遷北徐州刺史,鎮鍾離。四年,大舉北侵,臨川王宏督眾軍向洛口,義之為前軍,攻魏梁城戍,克之。五年冬,武帝以征役久,詔班師。魏中山王元英乘勢追躡,攻沒馬頭等城。城內糧貯,魏悉移歸北,議者鹹謂無復南向。帝曰:"此必進兵,非其實也。"乃遣修鍾離城,敕義之為戰守備。是冬,英果率眾數十萬圍鍾離,衝車毀西墉。時城中眾才三千,義之督帥,隨方抗禦,前後殺傷萬計,魏軍死者與城平。六年,帝遣曹景宗、韋睿率眾二十萬救焉,大破魏軍。義之率輕兵追至洛口而還。以功進號軍師將軍,再遷都督、南兗州刺史。坐以禁物出蕃,為有司所奏免。

十三年,累遷左衛將軍。是冬,帝遣太子右衛率康絢,督眾軍作荊山堰,魏將李曇定大眾逼荊山,揚聲決堰。詔假義之節救絢,軍未至,絢等已破魏軍。魏又遣大將軍李平攻硤石,義之又率朱衣直閣王神念救之。魏克硤石,義之班師,為有司所奏,帝以其功臣不問。十五年,授北徐州刺史。義之不知書,所識不過十字。性寬厚,為將能得人死力。及居藩任,吏人安之。改封營道縣侯。征為護軍將軍,卒於官。帝深痛惜之,謚曰烈。子寶景嗣。

論曰:永元之季,雖時主昏狂,荊、雍二州,尚未有釁。武皇跡緣家酷,首唱孟津之師,王茂等運接昌期,自致勤王之舉。若非天人啟期,豈得若斯之速乎?其隆名顯級,亦各風雲之感會也。元起勤乃胥附,切惟闢土,勞之不圖,禍機先陷。冠軍之貶,於罰已輕。梁之政刑,於斯為失。私戚之端,自斯而啟。年之不永,不亦宜乎?張惠紹、馮道根、康絢、昌義之攀附之始,其功則未。及群盜焚門,張以力戰自著。鍾離、邵陽之逼,馮、昌勞效居多。浮山之役,而康絢實典其事。互有厥勞,寵進宜矣。先是鎮星守天江而堰實興,退舍而決,豈人事乎,其天道也!

《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