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勸,字文肅,少以清靜自立,封西鄉侯,位南康內史,太舟卿。大寶元年,與南康王會理謀誅侯景,事發遇害。勸弟勔。

勔,字文祗,封東鄉侯,位太子洗馬,及勸同見害。

勔弟勃,位定州刺史,封曲江鄉侯。太寶初,廣州刺史元景仲將謀應侯景,西江督護陳霸先攻景仲,迎勃為刺史。時湘東王繹在荊州,雖承制授職,力不能制,遂從之。勃乃鎮嶺南,為廣州刺史。後江表定,以王琳代為廣州,以勃為晉州刺史。魏克江陵,勃復據廣州。敬帝承制,加司徒。紹泰中,為太尉,尋進為太保。及陳武禪代之際,舉兵不從。尋敗,遇害。

昌,字子建,景弟也。位衡州刺史。性好酒,在州每醉,徑出人家,或獨詣草野,刑戮頗無期度,醉時所殺,醒或求焉,亦無悔也。累遷兼宗正卿,屢為有司所劾。久留都,忽忽不樂,遂縱酒虛悸。在石頭東齋,引刀自刺而卒。弟昂。

昂,字子明,位輕車將軍,監南兗州。初,兄景再為兗州,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征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時有女子年二十許,散發黃衣,在武窟山石室中,無所修行,唯不甚食。或出人間,時飲少酒,鵝卵一兩枚,人呼為聖姑。就求子往往有效,造者充滿山谷。昂呼問無所對,以為襖惑,鞭之二十。創即差,失所在。中大通元年,為領軍將軍。久之,封湘陰侯,出為江州刺史。卒,謚曰恭侯。

昂弟昱,字子真,少而狂狷,不拘禮度,異服危冠,交遊冗雜。尤善屠牛,業以為常。於宅內酤酒。好騎射。歷位中書侍郎。每求試邊州,武帝以其輕脫無威望,抑而不許。遷給事黃門侍郎,上表請自解,帝手詔責之,坐免官。因此杜門絕朝覲。普通五年,坐於宅內鑄錢,為有司所奏,下廷尉,得免死,徙臨海郡。行至上虞,有敕追還,令受菩薩戒。既至,恂恂盡禮,改意蹈道,持戒又精潔。帝甚嘉之。

以為晉陵太守,下車勵名跡,除煩苛,明法憲,嚴於奸吏,旬日之間,郡中大安。俄而暴卒,百姓行號巷哭,市里為之諠沸,設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餘人。田舍有婦女夏氏年百餘歲,扶曾孫出郡,悲泣不自勝。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為立廟建碑,以紀其德,又詣都表求贈謚。詔贈湘州刺史,謚曰恭子。

文帝十男:張皇后生長沙宣武王懿、永陽昭王敷、武帝、衡陽宣王暢。李太妃生桂陽簡王融。融為東昏所害,敷、暢齊建武中卒,武帝踐阼,並追封郡王。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偉。吳太妃生安成康王秀、始興忠武王憺。費太妃生鄱陽忠烈王恢。

長沙宣武王懿,字元達,文帝長子也。少有令譽,解褐齊安南邵陵王行參軍,襲爵臨湘縣侯。歷位晉陵太守,以善政稱。永明末,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加督。是歲,魏軍入漢中,遂圍南鄭。懿隨機拒擊,乃解圍遁去。又遣氐帥楊元秀攻取魏歷城等六戍。魏人震懼,邊境遂寧。永元二年,裴叔業據豫州反,懿以豫州刺史領歷陽、南譙二郡太守討之,叔業懼,遂降魏。武帝時在雍州,遣典簽趙景悅說懿興晉陽之甲,誅君側之罪。懿不答。既而平西將軍崔慧景入寇,奉江夏王寶玄圍台城,齊室大亂,馳信召懿。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入援。武帝馳遣虞安福下,都說懿曰:"誅賊之後,則有不賞之功,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於亂朝,何以自免?若賊滅之後,仍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若不欲爾,便放表還歷陽,托以外拒為事,則威振內外,誰敢不從?一朝放兵,受其厚爵,高而無人,必生後悔。"長史徐曜甫亦苦勸,並不從。慧景遣其子覺來拒,懿擊大破之,乘勝而進,慧景眾潰,追斬之。授中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時東昏肆虐,茹法珍、王咺之等執政,宿臣舊將,並見誅夷。懿既勛高,獨居朝右,深為法珍等所憚。乃說東昏,將加酷害。徐曜甫知之,密具舟江渚,勸令西奔。懿不從,曰:"古皆有死,豈有叛走中書令邪?"尋見留省賜藥,與弟融俱殞。謂使者曰:"家弟在雍,深為朝廷憂之。"中興元年,贈司徒。宣德太后臨朝,改贈太傅。天監元年,追崇丞相,封長沙郡王,謚曰宣武。給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葬禮依晉安平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