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崔靈恩,清河東武城人也。少篤學,遍習《五經》,尤精《三禮》、《三傳》。仕魏為太常博士。天監十三年歸梁,累遷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靈恩聚徒講授,聽者常數百人。性拙樸,無風采,及解析經理,甚有精緻,都下舊儒鹹稱重之。助教孔僉尤好其學。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為江東所行,乃改說杜義。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著《左氏條義》以明之。時助教虞僧誕,又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靈恩,世並傳焉。僧誕,會稽餘姚人,以《左氏》教授,聽者亦數百人。該通義例,當世莫及。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渾,論渾不合蓋。靈恩立義,以渾蓋為一焉。出為長沙內史,還除國子博士,講眾尤盛。又出為桂州刺史,卒官。靈恩集注《毛詩》二十二卷,集注《周禮》四十卷,制《三禮義宗》三十卷,《左氏經傳義》二十二卷,《左氏條例》十卷,《公羊穀梁文句義》十卷。

孔僉,會稽山陰人,少師事何胤,通《五經》,尤明《三禮》、《孝經》、《論語》。講說並數十遍,生徒亦數百人。三為《五經》博士,後為海鹽、山陰二縣令。僉,儒者,不長政術,在縣無績。太清亂,卒於家。

子淑玄,頗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僉兄子元素,又善《三禮》,有盛名,早卒。

盧廣,范陽涿人,自雲晉司空從事中郎諶之後也。少明經,有儒術。天監中歸梁,位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遍講《五經》。時北來人儒學者有崔靈恩、孫詳、蔣顯,並聚徒講說,而音辭鄙拙;唯廣言論清雅,不類北人。僕射徐勉兼通經術,深相賞好。後為尋陽太守、武陵王長史,卒官。

沈峻,字士嵩,吳興武康人也。家世農夫,至峻好學。與舅太史叔明,師事宗人沈麟士,在門下積年,晝夜自課。睡則以杖自擊,其篤志如此。遂博通《五經》,尤長《三禮》。為兼國子助教。時吏部郎陸倕,與僕射徐勉書,薦峻曰:"凡聖賢所講之書,必以《周官》立義,則《周官》一書,實為群經源本。此學不傳,多歷年世。北人孫詳、蔣顯亦經聽習,而音革楚、夏,故學徒不至;唯助教沈峻特精此書,比日時開講肆,群儒劉岩、沈宏、沈熊之徒,並執經下坐,北面受業,莫不嘆服,人無間言。弟謂宜即用此人,令其專此一學,周而復始,使聖人正典廢而更興。"勉從之。奏峻兼《五經》博士,於館講授,聽者常數百人。及中書舍人賀琛奉敕撰《梁官》,乃啟峻及孔子袪補西省學士,助撰錄。書成,入兼中書通事舍人。出為武康令,卒官。傳峻業者,又有吳郡張及、會稽孔子云,官皆至《五經》博士、尚書祠部郎。

太史叔明,吳興烏程人,吳太史慈後也。少善《莊》、《老》,兼通《孝經》、《論語》、《禮記》,尤精三玄。每講說,聽者常五百餘人。為國子助教。邵陵王綸好其學,及出為江州,攜叔明之鎮。王遷郢州,又隨府,所至輒講授,故江州人士皆傳其學。峻子文阿。

文阿,字國衛,性剛強,有膂力。少習父業,研精章句。祖舅太史叔明、舅王慧興並通經術,而文阿頗傳之。又博採先儒異同,自為義疏。通《三禮》、《三傳》,位《五經》博士。梁簡文引為東宮學士。及撰《長春義記》,多使文阿撮異聞以廣之。及侯景寇逆,簡文別遣文阿募士卒援都。台城陷,與張嵊保吳興。嵊敗,文阿竄于山野。景素聞其名,求之甚急。文阿窮迫,登樹自縊,遇有所親救之,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陳武帝以文阿州里,表為原鄉令、監江陰郡。紹泰元年,入為國子博士。尋領步兵校尉,兼掌儀禮。自太清之亂,台閣故事,無有在者,文阿父峻,梁武時常掌朝儀,頗有遺藁,於是斟酌裁撰,禮度皆自之出。

及陳武帝受禪,文阿輒棄官還武康,帝大怒,發使往誅之。時文阿宗人沈恪為郡,請使者寬其死,即面縛鎖頸,至於上前。上視而笑之,曰:"腐儒復何為者?"遂赦之。武帝崩,文阿與尚書左丞徐陵、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議大行皇帝靈座俠御衣服之制,語在《師知傳》。及文帝即位,克日謁廟,尚書左丞庾持奉詔遣博士議其禮。文阿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