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一在宥



〔一〕“為之奈何”四字據集釋本補。

雲將東遊,初學記一引司馬云: “雲將,雲之主帥。”過扶搖之枝,李云:“扶搖,神木也,生東海。”而適遭鴻蒙。司馬云:“自然元氣也。”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遊。 成云:“拊,拍也。雀躍,跳躍也。” 雲將見之,倘然止,贄然立,李云:“倘,自失貌。贄,不動貌。”曰:“叟何人邪?叟何為此?”司馬云:“叟,長者稱。”鴻蒙拊髀雀躍不輟,對雲將曰:“遊。”雲將曰:“朕願有問也。”鴻蒙仰而視雲將曰:“籲!” 雲將曰:“天氣不合,地氣鬱結,六氣不調,成云:“陰、陽、風、雨、晦、明。”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成云:“ 欲合六氣精華,以養萬物。”為之奈何?”鴻蒙拊髀雀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雲將不得問。又三年,東遊,過有宋之野,而適遭鴻蒙。雲將大喜,行趨而進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尊之曰天,如黃帝之稱廣成子。再拜稽首,願聞於鴻蒙。鴻蒙曰:“浮游不知所求,倡狂不知所往,自得所求,自適所往。遊者鞅掌,有鞅在掌,言出遊也。以觀無妄,宣云:“真機之自動者,吾但從而寓目焉。”朕又何知!”雲將曰:“朕也自以為倡狂,而百姓隨予所往;朕也不得已於民,宣云:“謝之不去。 ”今則民之放也。郭云:“為民所放效。”願聞一言。”鴻蒙曰:“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成云:“亂天常道,逆物真性,自然之化不成。”解獸之群,而鳥皆夜鳴;獸散其群,鳥鳴於夜。災及草木,禍及止蟲。釋文:“止,本亦作昆。”蘇輿云:“止、豸同。”意!治人之過也!”釋文:“意,本又作噫,下同。” 郭云:“有治之跡,亂之所由生也。”雲將曰:“ 然則吾奈何?”鴻蒙曰:“意!毒哉!宣云:“言害已 深。”仙仙乎歸矣!”成云:“仙仙,輕舉貌。勸令歸。”雲將曰:“吾遇天難,願聞一言。”鴻蒙曰:“意!心養。唯心當養。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成云:“徒,但也。”墮爾形體,吐爾聰明;成云:“身心兩忘。”倫與物忘,人倫庶物,皆泯其跡。大同乎涬溟;司馬云:“涬溟,自然氣也。”宣云:“與浩氣同體。” 解心釋神,莫然無魂。宣雲“解其黏,釋其縛。”成云:“魂,好知為。莫然,無知。同死灰枯木。”萬物云云,成云:“云云,眾多也。”蘇輿云:“案‘云云',老子作 ‘芸芸',自然貌。”各複其根,宣云:“皆得其無妄之真本。”各複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宣云:“不開其知識。”若彼知之,乃是離之。成云:“用知,乃離自然之性。”無問其名,無窺其情,宣云:“物本無名,我不必問;本無情,不必窺。”物故自生。成云:“任於獨化,物得生理也。”雲將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再拜稽首,起辭而行。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 宣云:“言己超出於眾,皆當從己也。 ”夫以出於眾為心者,曷嘗出乎眾哉!非果能超出於眾也。因眾以甯所聞,不如眾技眾矣。 並無獨見,但因聞眾論,遂執一而安之,則反不如能集眾技者之信為眾矣。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宣云:“然且欲以己見治人之國者,此徒以聖知仁義為利,而不見其害也。”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其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一事不成,萬事隨之。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郭云:“不能用物而為物用,即是物耳,豈能物物 哉!不能物物,則不足以有大物矣。”蘇輿云:“言有土者自以為若有物存,則為物所物矣。惟物而不物,故能以一身物萬物。下文‘獨有',即無物之旨。”而不物,故能物物。宣云:“不見有物,則超乎物外,故能主宰乎物也。”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豈獨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成云:“人慾出眾而己獨遊,眾無此能,是名獨有。獨有之人,百姓荷戴,以斯為主,可謂至尊至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