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解》雜篇第二十六外物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郭嵩燾云:“德所以洋溢,名為之也;名所以洋溢,表暴以成之也。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謀稽乎誸,郭云:“誸,急也。急而後考其謀。”知出乎爭,宣云:“ 爭而後騁智。”柴生乎守,柴,猶獨也。有守而後獨立不懼。達生篇云:“柴立其中央。”官事果乎眾宜。官之設事,必眾皆宜之,而後果行。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日”疑“曰”之誤。銚耨於是乎始修,成云:“姚,耜之類也。耨,鋤也。”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釋文:“植,立也。司馬云:‘鋤拔反之更生曰到植。' ”盧云:“到,古倒字。”成云:“鋤罷到生,時節使然。故製法立教,必須順時。”

靜然可以補病,宣云:“靜則神氣來複,故可以補病。”眥□可以休老,釋文:“□,本亦作搣。”郭嵩燾云:“廣韻‘搣,案也,摩也。'謂以兩手按摩目眥。”宣云:“此蓋養生之術,可以沐浴老容。”寧可以止遽。宣云:“寧定則心閑泰,可以止迫遽也。”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宣云:“姑教勞者以自息之方耳。”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宣云:“未能佚者不事此。”案:“非”字當衍。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聖人,如黃帝、堯、舜。神人,如廣成、大隗。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務光、申徒狄之輩,蓋賢人也。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駴國,蓋田恆之徒。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釋文:“演門,宋城門名。”以善毀,毀、瘠。 爵為官師,宋君旌其孝行。其黨人毀而死者半。郭云:“慕賞而孝,去真遠矣,斯尚賢之過也。”黨,鄉黨。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天下,務光怒之。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於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釋文:“踆,字林云:‘古蹲字。' 司馬云:‘窾,水名。'”成云:“他恐及己,與弟子蹲踞水旁。諸侯聞之,重其廉素,時往弔慰,恐其沈沒。狄聞斯事,慕其高名,遂赴河自溺而死。”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釋文:“荃,崔音孫,香草也,可以餌魚。或云: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一云:魚笱也。”盧云:“如或所雲,是潛也。見詩周頌。”案:成本作“筌”。在者,生致之。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釋文:“蹄,兔罥也。系其腳,故曰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