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一〕“丈”原誤“文”,據釋文改。

闉跂支離無脤成云:“闉,曲也。謂攣曲企踵而行。脤,唇也。謂支體坼裂,傴僂殘病,複無唇也。”釋文:“脤,徐市軫反。又音唇。”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上說言說,下說音悅。其下同。釋文:“脰,頸也。李云:‘肩肩,羸小貌。'”李楨云:“考工梓人文‘數目顅脰',注云:‘顅,長脰貌。'與肩肩義合。知肩是省借,本字當作顅。”案:衛君悅之,顧視全人之脰,反覺其羸小也。甕□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說文:“癭,瘤也。”李云:“甕□,大癭貌。”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總上。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形宜忘,德不宜忘;反是,乃真忘也。故聖人有所游,游心於虛。而知為孽,智慧運動,而生支孽。約為膠,禮信約束,而相膠固。德為接,廣樹德意,以相交接。工為商。工巧化居,以通商賈。聖人不謀,惡用知?心無圖謀,故不用智。不斫,惡用膠?質不雕琢,何須約束?無喪,惡用德?德之言得也。本無喪失,何用以德相招引?不貨,惡用商?不貴貨物,無須通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釋文: “鬻,養也。”知、約、德、工四 者,天所以養人也。天養者,天所以食之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既受食於天矣,則當全其自然,不用以人為雜之。有人之形,無人之情。屏絕情感。有人之形,故群於人;成云:“和光混跡。”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絕是非之端。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崔云:“類同於人,所以為小;情合於天,所以為大。”成云:“謷,高大貌也。”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 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成云:“虛通之道,為之相貌;自然之理,遺其形質。”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宣云:“言惠子先誤認情字。”案:郭以是非承上言,非。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宣云:“本生之理,不以人為加益之。”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成云:“若不資益生道,何以有其身乎?”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有其身者如此。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成云:“槁梧,夾膝幾也。言惠子疏外神識,勞苦精靈,故行則倚樹而吟詠,坐則隱幾而談說,形勞心倦,疲怠而瞑。”天選子之形,選,解如孟子“選擇而使子 ”之選。子以堅白鳴!”言子以此自鳴,與公孫龍“堅白”之論何異?齊物論所謂“以堅白之昧終”也。解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