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是歲,基母卒,詔秘其凶問,迎基父豹喪合葬洛陽,追贈豹北海太守。甘露四年,轉為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常道鄉公即尊位,增邑千戶,並前五千七百戶。前後封子二人亭侯、關內侯。

景元二年,襄陽太守表吳賊鄧由等欲來歸化,基被詔,當因此震盪江表。基疑其詐,馳驛陳狀。且曰:"嘉平以來,累有內難,當今之務,在於鎮安社稷,綏寧百姓,未宜動眾以求外利。"文王報書曰:"凡處事者,多曲相從順,鮮能確然共盡理實。誠感忠愛,每見規示,輒敬依來指。"後由等竟不降。【司馬彪戰略載基此事,詳於本傳。曰:"景元二年春三月,襄陽太守胡烈表上'吳賊鄧由、李光等,同謀十八屯,欲來歸化,遣將張吳、鄧生,並送質任。剋期欲令郡軍臨江迎拔'。大將軍司馬文王啟聞。詔征南將軍王基部分諸軍,使烈督萬人徑造沮水,荊州、義陽南屯宜城,承書夙發。若由等如期到者,便當因此震盪江表。基疑賊詐降,誘致官兵,馳驛止文王,說由等可疑之狀。'且當清澄,未宜便舉重兵深入應之'。又曰:'夷陵東道,當由車御,至赤岸乃得渡沮,西道當出箭谿口,乃趣平土,皆山險狹,竹木叢蔚,卒有要害,弩馬不陳。今者筋角弩弱,水潦方降,廢盛農之務,徼難必之利,此事之危者也。昔子午之役,兵行數百里而值霖雨,橋閣破壞,後糧腐敗,前軍縣乏。姜維深入,不待輜重,士眾飢餓,覆軍上邽。文欽、唐咨,舉吳重兵,昧利壽春,身沒不反。此皆近事之鑑戒也。嘉平以來,累有內難。當今之宜,當鎮安社稷,撫寧上下,力農務本,懷柔百姓,未宜動眾以求外利也。得之未足為多,失之傷損威重。'文王累得基書,意疑。尋敕諸軍已上道者,且權停住所在,須後節度。基又言於文王曰:'昔漢祖納酈生之說,欲封六國,寤張良之謀,而趣銷印。基謀慮淺短,誠不及留侯,亦懼襄陽有食其之謬。'文王於是遂罷軍嚴,後由等果不降。"】

是歲基薨,追贈司空,謚曰景侯。子徽嗣,早卒。鹹熙中,開建五等,以基著勛前朝,改封基孫廙,而以東武餘邑賜一子爵關內侯。晉室踐阼,下詔曰:"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勛,又治身清素,不營產業,久在重任,家無私積,可謂身沒行顯,足用勵俗者也。其以奴婢二人賜其家。"

評曰:徐邈清尚弘通,胡質素業貞粹,王昶開濟識度,王基學行堅白,皆掌統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三國志》 南朝宋·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