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於代,降下霍人。【索隱】:蕭該云:“左傳‘以偪陽子歸納諸霍人’,杜預雲晉邑也。字或作‘靃’。”【正義】:霍音瑣,又音蘇寡反。顏師古云:“音山寡反。”按:“霍”字當作“葰”,地理志雲葰人,縣,屬太原郡。括地誌云:“葰人故城在代州繁畤縣界,漢葰人縣也。”按:樊噲列傳作“靃人”,其音亦同。以前至武泉,【集解】:徐廣曰:“屬雲中。”【正義】:括地誌云:“武泉故城在朔州北二百二十里。”擊胡騎,破之武泉北。轉攻韓信軍銅鞮,【正義】:括地誌云:“銅鞮故城在潞州銅鞮縣東十五里,州西六十五里,在并州東南也。”破之。還,降太原六城。【正義】:并州縣。從銅鞮還並,降六城也。擊韓信胡騎晉陽下,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硰石,【集解】:應劭曰:“硰音沙。或曰地名。”【索隱】:晉灼音赤座反。【正義】:按:在樓煩縣西北。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正義】:地理志雲在雁門郡,括地誌雲在并州崞縣界。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正義】:地理志雲在雁門郡。括地誌云:“朔州定襄,本漢平城縣。”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
擊陳豨,屠馬邑。所將卒斬豨將軍乘馬絺。【集解】:徐廣曰:“姓乘馬。”【索隱】:絺,名也。乘音始證反。擊韓信、陳豨、趙利軍於樓煩,破之。得豨將宋最、雁門守■。【索隱】:■,守之名,音胡困反。因轉攻得雲中守唷ⅰ舅饕】:音速。【正義】:括地誌云:“雲中故城在勝州榆林縣東北四十里,秦雲中郡。”丞相箕肆、將勛。【集解】:徐廣曰:“箕,一作‘薁’。勛,一作‘專’,一作‘轉’。”【索隱】:劉氏肆音如字,包愷音以四反。漢書“勛”亦作“博”字,並誤耳。定雁門郡十七縣,雲中郡十二縣。因復擊豨靈丘,【索隱】:地理志縣名,屬代郡。【正義】:括地誌云:“靈丘故城在蔚州靈丘縣東十里,漢縣也。”破之,斬豨,得豨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肆。定代郡九縣。
燕王盧綰反,勃以相國代樊噲將,擊下薊,得綰大將抵、丞相偃、守陘、集解張晏曰:“盧綰郡守,陘其名。”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渾都。【集解】:徐廣曰:“在上谷。”【索隱】:施,名也。屠,滅之也。地理志渾都縣屬上谷。一雲,御史大夫姓施屠,名渾都。【正義】:括地誌云:“幽州昌平縣,本漢渾都縣。”破綰軍上蘭,【正義】:括地誌雲“媯州懷戎縣東北有馬蘭谿水”,恐是也。復擊破綰軍沮陽。【集解】:徐廣曰:“在上谷。”駰案:服虔曰沮音阻。【索隱】:按:地理志沮陽縣屬上谷。【正義】:括地誌云:“上谷郡故城在媯州懷戎縣東北百二十里。燕上谷,秦因不改,漢為沮陽縣。”追至長城,【正義】:即馬邑長城,亦名燕長城,在媯州北,今是。定上谷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從高帝【索隱】:最,都凡也。謂總舉其從高祖攻戰克獲之數也。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別破軍二,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
勃為人木彊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集解】:如淳曰:“勃自東鄉坐,責諸生說士,不以賓主之禮。”“趣為我語。”其椎少文如此。【集解】:瓚曰:“令直言,勿稱經書也。”韋昭曰:“椎不橈曲,直至如椎。”【索隱】:大顏云:“俗謂愚為鈍椎,音直追反。”今按:椎如字讀之。謂勃召說士東向而坐,責之雲“趣為我語”,其質樸之性,以斯推之,其少文皆如此。
勃既定燕而歸,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集解徐廣曰:“功臣表及將相表皆高后四年始置太尉。”【正義】:下雲“以勃為太尉。十歲高后崩”。按:孝惠六年高后八年崩,是十年耳。而功臣表及將相表雲高后四年置太尉官,未詳。以勃為太尉。十歲,高后崩。呂祿以趙王為漢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為漢相國,秉漢權,欲危劉氏。勃為太尉,不得入軍門。陳平為丞相,不得任事。於是勃與平謀,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其語在呂后、孝文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