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朔虛分:四千九百七十一。

閏限:三十萬三千一百二十九、秒二十四。

秒法:三十六。

旬周:六十三萬五千四百。

紀法:六十。

推天正冬至:置距所求積年,以歲周乘之,為氣積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樞法約之為大余,不滿為小余。大余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余。(若以後合用約分,即以樞法退除為分秒,各以一百為母。)

求次氣:置天正冬至大、小余,以氣策秒累加之,秒盈秒法從小余,小余滿樞法從大余,滿紀法去之,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各得次氣日辰及余秒。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朔實去之,不盡為閏余;以減天正冬至氣積分,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樞法約之為大余,不滿為小余。大余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日辰及余。

求弦望及次朔經日: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大、小余,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各弦、望及次朔經日及余秒。

求沒日:置有沒之氣小余,三百六十乘之,其秒進一位,從之,用減歲周,余滿歲余為日,不滿為余。命其氣初日,算外,即其氣沒日日辰。(凡二十四氣小余滿八千二百六十五、秒三十以上為有沒之氣。)

求減日:置有減經朔小余,三十乘之,滿朔虛分為日,不滿為余。命經朔初日,算外,即為其朔減日日辰。(凡經朔小余不滿朔虛分為有減之朔。)

步發斂

候策:五、餘七百七十一、秒一十四。

卦策:六、餘九百二十五、秒二十四。

土王策:三、餘四百六十二、秒三十。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

刻法:一千五十九。

秒法:三十六。

推七十二候:各因中節大、小余命之,為其氣初候日也;以候策加之,為次候;又加之,為末候。

求六十四卦:各因中氣大、小余命之,為公卦用事日;以卦策加之,得次卦用事日;以土王策加諸侯之卦,得十有二節之初外卦用事之日。

推五行用事日:各因四立日大、小余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減四季中氣大、小余,命甲子,算外,即其月土始用事日。

七十二候及卦日與《應天》同。

求發斂去經朔:置天正十一月閏余,以中盈及朔虛分累益之,即每月閏余;滿樞法除之為閏日,不盡為小余,即各得其月中氣去經朔日及余秒。(其餘閏滿閏限至閏,仍先見定朔大小。其月內無中氣,乃為閏月。)

求卦候去經朔:各以卦、候策及余秒累加減之,(中氣前以減,中氣後以加。)即各得卦、候去經朔日及余秒。

求發斂加時:置小余,以辰法除之為辰數,進一位,滿刻法為刻,不滿為刻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各加時所在辰、刻及分。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