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蕭思話 劉延孫



二十六年,征為吏部尚書。詔思話曰:"沈尚書暴病不救,其體業貞審,立朝盡公,年時尚可,方相委任,奄忽不永,痛惋特深。銓管要機,通塞所寄,丈人才用體國,二三惟允。"思話以去州無復事力,倩府軍身九人,太祖戲之曰:"丈人終不為田父於里閭,何應無人使邪?"未拜,二十七年,遷護軍將軍。

是年春,虜攻懸瓠,太祖將大舉北討,朝士僉同,莫或異議。思話固諫,不從。乃領精甲三千,助鎮彭城。虜退,即代世祖為持節、監徐、兗、青冀四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撫軍將軍、兗徐二州刺史。

二十九年,統揚武將軍、冀州刺史張永眾軍圍確磝。初,鎮軍諮議參軍申坦與王玄謨圍滑台,不克,免官。青州刺史蕭斌板坦行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守歷城,令任仲仁又為坦副,並前鋒入河。五月,發沿口,永司馬崔訓、建武將軍齊郡太守胡景世率青州軍來會。七月,思話及眾軍並至確磝,治三攻道。太祖遣員外散騎侍郎徐爰宣旨督戰。張永、胡景世當東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訓南攻道。賊夜地道出,燒崔訓樓及蟆車,又燒胡景世樓及攻具,尋又毀崔訓攻道,城不可拔。思話馳來,退師。攻城凡十八日,解圍還歷下。崔訓以樓見燒,又不能固攻道,被誅於確磝;永、坦並系獄。詔曰:"得撫軍將軍思話啟事,確磝不拔,士卒疲勞,且班師清濟,更圖進討。此鎮山川嚴阻,控臨河朔,形勝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實。思話可解徐州為冀州,余如故。彭城文武,復量分配,即鎮歷城。"尋為江夏王義恭所奏,免官。

元兇弒立,以為使持節、監徐、青兗、冀四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將軍如故。思話即率部曲還彭城,起義以應世祖。遣使奉箋曰:"下官近在歷下,始奉國諱,所承使人,不知闊狹,既還在路,漸有所聞,猶謂人倫無容有此,私懷感慨,未敢在言。奉被今教,果出慮表,重增哀惋,不能自勝。此實天地所不覆載,人神所不容忍,率土民氓,莫不憤咽,況下官蒙荷榮渥,義兼常志。此月五日,被驛使追命騎還朝,切齒拊心,輒已鍾疾,雖百口在都,一非所顧。正欲遣啟受規略,會奉今旨,悲懼兼情。伏承司徒英圖電發,殿下神武霜斷,臧質忠義併到,不謀同時,仗順沿流,席捲江甸,前驅風邁,已應在近。下官復練始集,遣輔國將軍申坦、龍驤將軍梁坦二軍,分配精甲五千,申坦為統,便以即日水陸齊下。下官悉率文武,駱驛繼發。憑威策懦,勢同振朽,開泰有期,悲欣交集。"世祖至新亭,坦亦進克京口。

上即位,征為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固辭,不受拜。改為中書令、丹陽尹,常侍如故。時京邑多有劫掠,二旬中十七發,引咎陳遜,不許。明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鼓吹一部。未行而江州刺史臧質反,復以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江州刺史。事平,分荊、江、豫三州置郢州,復都督郢湘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鎮夏口。

孝建二年卒,時年五十。追贈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謚曰穆侯。思話宗戚令望,蚤見任待,凡歷州十二,杖節監都督九焉。所至雖無皦皦清節,亦無穢黷之累。愛才好士,人多歸之。

長子惠開嗣,別有傳。次子惠明,亦有世譽,歷黃門郎,御史中丞,司徒左長史,吳興太守。後廢帝元徽末,卒官。第四子惠基,順帝升明末,為侍中。

源之從父弟摹之,丹陽尹,追贈征虜將軍。子斌,亦為太祖所遇。彭城王義康鎮豫章,以為大將軍諮議參軍、豫章太守。歷南蠻校尉,侍中,輔國將軍、青冀二州刺史。

元嘉二十七年,統王玄謨等眾軍北伐。斌遣將軍崔猛攻虜青州刺史張淮之于樂安,淮之棄城走。先是,猛與斌參軍傅融分取樂安及確磝,樂安水道不通,先並定確磝,至是又克樂安。既而攻圍滑台,不拔。斌追還歷下,事在《王玄謨傳》。二十八年,亡命司馬順則詐稱晉室近屬,自號齊王,聚眾據梁鄒城。又有沙門自稱司馬百年,號安定王,亡命秦凱之、祖元明等各據村屯以應順則。初,梁鄒戍主、宣威將軍、樂安、渤海二郡太守崔勛之出州,故順則因虛竊據。勛之司馬曹敬會拒戰不敵,出走。斌即遣勛之率行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申坦、長流參軍羅文昌等諸軍討順則,攻之不克。勛之等始謂城內出於逼附,軍至即應奔逃,而並為賊堅守,殺傷官軍甚多。斌又遣府司馬、建武將軍、齊郡太守龐秀之總諸軍。祖元明又據安丘城,斌更遣振武將軍劉武之及軍主劉回精兵千人,討司馬百年,斬之。順則既失據,眾稍離阻。文昌遣道連偽投賊,賊信納之,潛以官賞格示眾,城內賊黨李繼叔等並有歸順心。道連謀泄,為賊所殺,繼叔逾城出降,賊黨於是大離。乃四面進攻,衝車所沖,輒三五丈崩落。時南門樓上擲下一級,並垂繩釣取外人,外人上,賊並放仗,雲向已斬順則,所投首是也。秦凱之走河北。斌坐滑台退敗,免官。久之,復起為南平王鑠右軍長史。其後事跡在《二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