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冀州於古,堯之都也。舜分州為十二,冀州析置幽、並。其於天文,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屬冀州。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屬幽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為娵訾,屬并州。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屬三河,則河內、河東也。準之星次,本皆冀州之域,帝居所在,故其界尤大。至夏廢幽、併入焉,得唐之舊矣。信都、清河、河間、博陵、恆山、趙郡、武安、襄國,其俗頗同。人性多敦厚,務在農桑,好尚儒學,而傷於遲重。前代稱冀、幽之士鈍如椎,蓋取此焉。俗重氣俠,好結朋黨,其相赴死生,亦出於仁義。故《班志》述其土風,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焉。前諺雲"仕官不偶遇冀部",實弊此也。魏郡,鄴都所在,浮巧成俗,雕刻之工,特雲精妙,士女被服,鹹以奢麗相高,其性所尚習,得京、洛之風矣。語曰:"魏郡、清河,天公無奈何!"斯皆輕狡所致。汲郡、河內,得殷之故壤,考之舊說,有紂之餘教。汲又衛地,習仲由之勇,故漢之官人,得以便宜從事,其多行殺戮,本以此焉。今風俗頗移,皆向於禮矣。長平、上黨,人多重農桑,性尤樸直,蓋少輕詐。河東、絳郡、文城、臨汾、龍泉、西河,土地沃少瘠多,是以傷於儉嗇。其俗剛強,亦風氣然乎?太原山川重複,實一都之會,本雖後齊別都,人物殷阜,然不甚機巧。俗與上黨頗同,人性勁悍,習於戎馬。離石、雁門、馬邑、定襄、樓煩、涿郡、上谷、漁陽、北平、安樂、遼西,皆連線邊郡,習尚與太原同俗,故自古言勇俠者,皆推幽、並雲。然涿郡、太原,自前代已來,皆多文雅之士,雖俱曰邊郡,然風教不為比也。

北海郡(舊置青州,後周置總管府,開皇十四年府廢。)統縣十,戶十四萬七千八百四十五。

益都(舊置齊郡,開皇初廢,大業初置北海郡。有堯山、鋋山。)臨淄(及東安平、西安,並後齊廢。開皇十六年又置臨淄及時水縣。大業初廢高陽、時水二縣入焉。有社山、葵丘、牛山、稷山。)千乘(舊置樂安郡,開皇初郡廢。)博昌(舊曰樂安,開皇十六年改焉。又十八年析置新河縣,大業初廢入焉。)壽光(開皇十六年置閭丘縣,大業初廢入焉。)臨朐(舊曰昌國。開皇六年改為逢山,又置般陽縣。大業初改曰臨朐,並廢般陽入焉。有逢山、沂山、穆陵山、大峴山。有汶水、浯水。)都昌(有箕山、阜山、白狼山。)北海(舊曰下密,置北海郡。後齊改郡曰高陽,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濰州,大業初州廢,縣改名焉。)營丘(後齊廢,開皇十六年復。有叢角山、女節山。)下密(後魏曰膠東,後齊廢。開皇六年復,改為濰水。大業初改名焉。有鐵山。有溉水。)

齊郡(舊曰齊州。)統縣十,戶十五萬二千三百二十三。

歷城(舊置濟南郡,開皇初廢。大業初置齊郡,廢山茌縣入焉。有舜山、雞山、盧山、鵲山、華山、鮑山。)祝阿 臨邑 臨濟(開皇六年置,曰朝陽。十六年改曰臨濟,別置朝陽。大業初廢入焉。)鄒平(舊曰平原,開皇十八年改名焉。)章丘(舊曰高唐,開皇十六年改焉,又置營城縣。大業初廢入焉。又宋置東魏郡,後齊廢。有東陵山、長白山、龍盤山。)長山(舊曰武強,置廣川郡,並東清河、平原二郡入,改曰東平原郡。開皇初郡廢。又十六年置濟南縣,十八年改武強曰長山。大業初省濟南縣入焉。)高苑(後齊曰長樂。開皇十八年改為會城。大業初改焉。)亭山(舊曰衛國,後齊並土鼓,肥鄉入焉。開皇六年改名亭山。有龍舟山、儒山。)淄川(舊曰貝丘,置東清河郡。後齊郡廢。開皇十六年置淄州,十八年縣改名焉。大業初州廢。)

東萊郡(舊置光州,開皇五年改曰萊州。)統縣九,戶九萬三百五十一。

掖(舊置東萊郡,後齊並曲城,當利二縣入焉。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復置郡。有缶山。有掖水、光水。)膠水(舊曰長廣,仁壽元年改名焉。有明堂山。)盧鄉(後齊盧鄉及挺城並廢。開皇十六年復置盧鄉,並廢挺城入焉。)即墨(後齊及不其縣並廢。開皇十六年復,並廢不其入焉。有大勞山、馬山。有田橫島。)觀陽(後周廢。開皇十六年復,又分置牟州。大業初州廢。)昌陽(有巨神山。)黃(舊置東牟,長廣二郡,後齊廢東牟郡入長廣郡,開皇初郡廢。)牟平(有牟山、龍山、金山、九目山。)文登(後齊置。有石橋。有文登山、斥山、之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