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魏郡(後魏置相州,東魏改曰司州牧。後周又改曰相州,置六府。宣政初府移洛,以置總管府,未幾,府廢。)統縣十一,戶十二萬二百二十七。

安陽(周大象初,置相州及魏郡,因改名鄴,開皇初郡廢,十年復,名安陽,分置相縣,鄴還復舊。大業初廢相入焉,置魏郡有韓陵山。)鄴(東魏都。後周平齊,置相州。大象初縣隨州徙安陽,此改為靈芝縣。開皇十年又改焉。)臨漳(東魏置。)成安(後齊置。)靈泉(後周置。有龍山。)堯城(開皇十年置,名長樂,十八年改焉。)洹水(後周置。)滏陽(後周置。開皇十年置慈州,大業初州廢。)臨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林慮(後魏置林慮郡,後齊郡廢,後又置。開皇初郡廢,又分置淇陽縣。十六年置岩州。大業初州廢,又廢淇陽入焉。有林慮、仙人台、洹水。)臨淇(東魏置,尋廢,開皇十六年復。有淇水。)

汲郡(東魏置義州,後周為衛州。)統縣八,戶十一萬一千七百二十一。

衛(舊曰朝歌,置汲郡。後周又分置修武郡。開皇初郡並廢,十六年又置清淇縣。大業初置汲郡,改朝歌縣曰衛,廢清淇入焉。有朝陽山、同山。有紂朝歌城、比干墓。)汲(東魏僑置七郡十八縣。後齊省,以置伍城郡,後周廢為伍城縣,開皇六年改焉。)隋興(開皇六年置。後析置陽源縣,大業初併入焉。有倉岩山。)黎陽(後魏置黎陽郡,後置黎州。開皇初州郡並廢。十六年又置黎州,大業初,罷。有倉。有關官。有大伾山、枉人山。)內黃(舊廢,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繁陽縣,大業初廢入。)湯陰(舊廢,開皇六年又置。有博望岡。)臨河(開皇六年置。)澶水(開皇十六年置。)

河內郡(舊置懷州。)統縣十,戶十三萬三千六百六。

河內(舊曰野王,置河內郡。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縣改焉。有軹縣,大業初廢入,尋置郡。有大行,有丹水。有絺城。)溫(舊廢,開皇十六年置。古溫城。)濟源(開皇十六年置。舊有沁水縣,後齊廢入。有孔山、母山。有濟水、濝水、古原城。)河陽,(舊廢,開皇十六年置。有盟津。有古河陽城治。)安昌(舊曰州縣,置武德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為邢丘。大業初改名安昌,又廢懷縣入焉。舊有平高縣,後齊廢。)王屋(舊曰長平,後周改焉,後又置懷州。及平齊,廢州置王屋郡。開皇初郡廢。有王屋山、齊子嶺。有軹關。)獲嘉(後周置修武郡,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殷州,大業初州廢。)新鄉(開皇初年置。有關官。舊有獲嘉縣,後齊廢。)修武(後魏置修武,後齊併入焉。開皇十六年析置武陟,大業初併入焉。又有東魏廣寧郡,後周廢。)共城(舊曰共,後齊廢。開皇六年復署,曰共城。有共山、白鹿山。)

長平郡(舊曰建州。開皇初改為澤州。)統縣六,戶五萬四千九百一十三。

丹川(舊曰高都。後齊置長平、高都二郡,後周並為高平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丹川,大業初置長平郡。有太行山。)沁水(舊置廣寧郡。後齊郡廢,縣改為永寧。開皇十八年改焉。有輔山。)端氏(後魏置安平郡,開皇初郡廢。有巨峻山、秦川水。)濩澤(有嶕嶢山,濩澤山。)高平(舊曰平高,齊末改焉,又並玄氏縣入焉。有關官。)陵川(開皇十六年置。)

上黨郡(後周置潞州。)統縣十,戶十二萬五千五十七。

上黨(舊置上黨郡,開皇初郡廢。有壺關縣。大業初復置郡,廢壺關入焉。有羊頭山、抱犢山。)長子(後齊廢。開皇九年置,曰寄氏縣。十八年改為長子。舊有屯留、樂陽二縣,後齊廢。有濁漳水、堯水。)潞城(開皇十六年置。有黃阜山。)屯留(後齊廢,開皇十六年復。)襄垣(舊置襄垣郡,後齊郡廢。後周置韓州,大業初州廢。有鹿台山。)黎城(後魏以潞縣被誅遺人置,十八年改名黎城。有積布山、松門嶺。)涉(後魏廢,開皇十八年復。有崇山。)鄉(石勒置武鄉郡,後魏去武字。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榆社縣,大業初廢。又有後魏南垣州,尋改豐州,後周廢。)銅鞮(有舊涅縣,後魏改為陽城。開皇十八年改為甲水,大業初省入。有銅鞮水。)沁源(後魏置縣及義寧郡,開皇初廢。十六年置沁州。又義寧縣十八年改為和川。大業初州廢,又廢和川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