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孫子》十二卷(孫綽撰。)

《符子》二十卷(東晉員外郎符朗撰。梁有《賀子述言》十卷,宋太學博士賀道養撰;《少子》五卷,齊司徒左長史張融撰;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攝生論》二卷,晉河內太守阮侃撰;《無宗論》四卷,《聖人無情論》六卷。亡。)

《夷夏論》一卷(顧歡撰。梁二卷。梁又有《談眾》三卷,亡。)

《簡文談疏》六卷(晉簡文帝撰。)

《無名子》一卷(張太衡撰。)

《玄子》五卷

《游玄桂林》二十一卷、目一卷(張譏撰。)

《廣成子》十三卷(商洛公撰。張太衡注,疑近人作。)

右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

道者,蓋為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夫陰陽者,天地之謂也。天地變化,萬物蠢生,則有經營之跡。至於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體。處陰與陰為一,在陽與陽不二。仁者資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謂也;智者資道以為智,道非智之謂也;百姓資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聖人體道成性,清虛自守,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故能不勞聰明而人自化,不假修營而功自成。其玄德深遠,言象不測。先王懼人之惑,置於方外,六經之義,是所罕言。《周官》九兩,其三曰師,蓋近之矣。然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下士為之,不推其本,苟以異俗為高,狂狷為尚,迂誕譎怪而失其真。

《管子》十九卷(齊相管夷吾撰。)

《商君書》五卷(秦相衛鞅撰。梁有《申子》三卷,韓相申不害撰,亡。)

《慎子》十卷(戰國時處士慎到撰。)

《韓子》二十卷、目一卷(韓非撰。梁有《晁氏新書》三卷,漢御史大夫晁錯撰,亡。)

《正論》六卷(漢大尚書崔寔撰。梁有《法論》十卷,劉邵撰;《政論》五卷,魏侍中劉暠撰;《阮子正論》五卷,魏清河太守阮武撰。亡。)

《世要論》十二卷(魏大司農桓范撰。梁有二十卷。又有《陳子要言》十四卷,吳豫章太守陳融撰;《蔡司徒難論》五卷,晉三公令史黃命撰。亡。)

右六部,合七十二卷。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齊不軌,而輔於治者也。《易》著"先生明罰飭法",《書》美"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周官》,司寇"掌建國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司刑"以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是也。刻者為之,則杜哀矜,絕仁愛,欲以威劫為化,殘忍為治,乃至傷恩害親。

《鄧析子》一卷(析;鄭大夫。)

《尹文子》二卷(尹文,周之處士,游齊稷下。)

《士品》一卷(魏文帝撰。梁有《刑聲論》一卷,亡。)

《人物誌》三卷(劉邵撰。梁有《士緯新書》十卷,姚信撰,又《姚氏新書》二卷,與《士緯》相似;《九州人士論》一卷,魏司空盧毓撰;《通古人論》一卷。亡。)

右四部,合七卷。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僣濫者也。《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官》,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辯其名物之類",是也。拘者為之,則苛察繳繞,滯於析辭而失大體。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

《隋巢子》一卷(巢,似墨翟弟子。)

《胡非子》一卷(非,似墨翟弟子。梁有《田俅子》一卷,亡。)

右三部,合一十七卷。

墨者,強本節用之術也。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翦,糲粱之食,桐棺三寸,貴儉兼愛,嚴父上德,以孝示天下,右鬼神而非命。《漢書》以為本出清廟之守。然則《周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地禋人鬼",肆師"掌立國祀及兆中廟中之禁令",是其職也。愚者為之,則守於節儉,不達時變,推心兼愛,而混於親疏也。

《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子,周世隱於鬼谷。梁有《補闕子》十卷,《湘東鴻烈》十卷,並元帝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