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鬼谷子》三卷(樂一注。)

右二部,合六卷。

從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漢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尉繚子》五卷梁並錄六卷。尉繚,梁惠王時人。)

《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衛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黃國中續。)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呂不韋撰,高誘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漢淮南王劉安撰,許慎注。)

《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誘注。)

《論衡》二十九卷(後漢徵士王充撰。梁有《洞序》九卷、錄一卷,應奉撰,亡。)

《風俗通義》三十一卷(錄一卷。應劭撰。梁三十卷。)

《仲長子昌言》十二卷(錄一卷。漢尚書郎仲長統撰。)

《蔣子萬機論》八卷(蔣濟撰。梁有《篤論》四卷,杜恕撰;《芻蕘論》五卷,釧會撰;梁有《諸葛子》五卷,吳太傅諸葛恪撰。亡。)

《傅子》百二十卷(晉司隸校尉傅玄撰。《默記》三卷,吳大鴻臚張儼撰。《裴氏新言》五卷,吳大鴻臚裴玄撰。梁有《新義》十八卷,吳太子中庶子劉褵撰;《析言論》二十卷,晉議郎張顯撰;《桑丘先生書》二卷,晉征南軍師楊偉撰。亡。)

《時務論》十二卷(楊偉撰。梁有《古世論》十七卷,《桓子》一卷;《秦子》三卷,吳秦菁撰;《劉子》十卷,《何子》五卷。亡。)

《立言》六卷(蘇道撰。梁有《孔氏說林》二卷,孔衍撰,亡。)

《抱朴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梁有五十一卷。)

《金樓子》十卷(梁元帝撰。)

《博物志》十卷(張華撰。)

《張公雜記》一卷(張華撰。梁有五卷,與《博物志》相似,小小不同。又有《雜記》十卷,何氏撰,亡。)

《雜記》十一卷(張華撰。梁有《子林》二十卷,孟儀撰。亡。)

《廣志》二卷(郭義恭撰。)

《部略》十五卷

《博覽》十三卷

《諫林》五卷(齊晉陵令何翌之撰。)

《述政論》十三卷(陸澄撰。)

《古今注》三卷(崔豹撰。)

《古今訓》十一卷(張顯撰。)

《古今善言》三十卷(宋車騎將軍范泰撰。)

《善諫》二卷(宋領軍長史虞通之撰。)

《缺文》十三卷(陸澄撰。)

《政論》十三卷(陸澄撰。)

《記聞》二卷(宋後軍參軍徐益壽撰。)

《新舊傳》四卷

《釋欲語》八卷(劉霽撰。)

《稱謂》五卷(後周大將軍盧辯撰。)

《備遺記》三卷

《纂要》一卷(戴安道撰,亦云顏延之撰。)

《方類》六卷

《俗說》三卷(沈約撰。梁五卷。)

《雜說》二卷(沈約撰)

《袖中記》二卷(沈約撰。)

《袖中略集》一卷(沈約撰。)

《珠叢》一卷(沈約撰。)

《采璧》三卷(梁中書舍人庾肩吾撰。)

《物始》十卷(謝吳撰。)

《宜覽》二十二卷

《玉府集》八卷

《鴻寶》十卷

《顯用》九卷

《墳典》三十卷(盧辯撰。)

《玉燭寶典》十二卷(著作郎杜台卿撰。)

《典言》四卷(後魏人李穆叔撰。)

《典言》四卷(後齊中書郎荀士遜等撰。)

《補文》六卷

《四時錄》十二卷

《正訓》二十卷

《內訓》二十卷

《雜略》十三卷

《清神》三卷

《前言》八卷

《會林》五卷

《對林》十卷

《道言》六卷(叱羅羨撰。)

《道術志》三卷

《述伎藝》一卷

《諸書要略》一卷(魏彥深撰。)

《文府》五卷(梁有《文章義府》三十卷。)

《語對》十卷(朱澹遠撰。)

《語麗》十卷(朱澹遠撰。)

《對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