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六十五



太和九年十一月。閒廄宮苑等使奏。京兆府合供當使諸門守當三衛八十人。準舊例。京兆府取諸縣百姓。供前件三衛充門仗諸雜役。每月交替者。伏以百姓往來。費損至多。非惟頻與追呼。實亦難虞寇盜。伏請從今年十二月起。省停供。臣於當司召至子弟一百人。每人每月。使於當司。方圖與糧六斗。亦不要府縣資陪。取其情願。永絕擾人。伏乞允臣管見。敕旨。依奏。

開成四年正月。閒廄宮苑使柳正元奏。當使東都留後知院官鄭鎰。每月院司給料錢三十四貫文。兼請本官房州司馬料錢。今請於使司所給料錢數。克減十千。添給所由二十人糧課。巡官二人。請勒全停。郢州舊因御馬。配給苜蓿丁三十人。每人每月納資錢二貫文。都計七百二十貫文。其州司先以百姓雕殘闕本額。量送三百九十六貫文。今請全放。當管修武馬坊田地。伏準太和二年河陽節度使楊元卿奏。請權借耕佃。充給閒用。今緣安利一軍。伏請永配主管。伏以當司應屬東都宮苑閒廄事務管。系舊額。名數尚多。苟在影占之門。是啟非違之路。但系務繁地遠。訪察尤難。況推禁罪人。動經旬月。因緣流滯。移牒用情。事務委留守主管。曹司煩職。官吏冗名。俾無屍素之員。又去申報之滯。其東都院每年合送宮苑使加給錢一百二十千文。亦請停送。當司方圖羨餘。自備課料。伏乞聖慈。允臣所奏。敕旨。正元條陳利病。實謂推公。所請割屬留守。及停廢職員。並依。糧並宜停。其新差知院鄭鎰。亦是冗員。宜勒赴任。仍委留守於見在職事人中。差補勾當。郢州每年送苜蓿丁資錢。並請全放。實利疲甿。宜依。其修武馬坊田地。河陽節度近年權借。依前勒閒廄宮苑使。且存借名收管。

內侍省

龍朔二年。改為內侍監。鹹亨元年。改為內侍省。光宅元年。改為司宮台。神龍元年。復為內侍省。天寶十三載十一月二十八日。置內侍監二員。三品。貞元四年二月四日。內侍省內給事加二員。謁者監加四員。內侍伯加置四員。

內坊。 開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義方之訓。固在親承。太子既絕外朝。中官自通禁省。有何殊異。別立主司。其內坊宜復內侍省為局。

護軍中尉監。 貞元十二年六月六日置。以監勾當左右神策軍。以竇文場霍仙鳴為之。

中護軍監。 同前日月置。以左右神威軍使張尚進焦希望為之。

監軍。 垂拱三年十二月。停御史監軍事。在御史台卷。神龍元年以後。始用中官為之。

唐制。內侍省。其官有內侍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十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內侍伯二人。寺人六人。別有五局。掖廷局掌宮人簿籍。宮闈局掌宮內門禁。其屬有掌扇給使等員。奚官局掌宮人疾病死喪。內仆局掌宮中輿輦導從。內府局掌宮中供帳燈燭。五局有令丞。皆內官為之。貞觀中。太宗定製。內侍省不置三品官。內侍是長官。階四品。其職但在合門守御。黃衣廩食而已。則天稱制二十年。差增員數。神龍中。宦官三千人。超授七品以上員外官者千餘人。元宗在位。中官稍稍稱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得門施棨戟。及李輔國從幸靈武。程元振翼衛代宗。遂至守三公。封王爵。干預國政。郭子儀北伐。遂立觀軍容宣慰使。命魚朝恩為之。然自有統帥。亦監領而巳。貞元之後。天子爪牙之士。悉命統之。於是畜養假子。傳襲爵土。跋扈之兆。萌於茲矣。而中外黨錮。恣為不法。雖朝廷之令。漸不能制。文宗即位。以仇士良等威福任己。思漸除之。卒有李訓之敗。公卿輔相。赤族受禍。暨武宣之際。閹豎輩嘗切齒於南衙官屬。光化中。昭宗授政於宰相崔允。尤忌宦官。於是左右軍容使劉季述王仲先。深不自安。幽帝於東內。冊皇太子裕監國。崔允乃外協朱氏。密圖匡復。潛構護駕監州雄毅軍使孫德昭。誅季述等。昭宗返正。改元天復。至三年。大懲其弊。收中官第五可范已下七百餘人。於內侍省同日誅之。諸道監軍使。亦令剿戮。炎炎之勢。因斯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