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六十五



景雲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敕。太常寺所須粢盛。今總計料定。每年所司差綱一人。典二人。一時部送。不得更有零疊。亦不得輒差使催。

開元八年四月一日敕。諸陵主衣主輦主藥。每色各八員。分為四番。季上其考第。仍隸太常寺。其陵署若更有執掌。亦於此三色內通融驅使。

乾元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太常寺先置禮直五人。宜並停廢。

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大理法官太常博士。委吏部擇才。與本司同商量注擬。

貞元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復置禮儀直兩員。禮院直兩員。並停禮院修撰官一人。檢討官一人。孔目官一人。院典三人。

八年四月。太常寺奏。本置禮生。是資贊相。東都既無祠祭。不合虛備闕員。且無功勞。妄計考課。年滿之日。一例授官。比來因循。實長僥幸。其東都太廟及郊社齋郎。先並準敕停訖。惟禮生尚在。伏請下吏部。自今以後。不得更有注擬。其先補者。並請追赴上都。已滿者。伏望量留四年。未滿者。請折聽。或入考。如有情涉規避。委託事由。兩月內不赴西都。即請牒吏部注申解退。收實本色。冀循事實。永絕奸源。敕旨。依奏。

九年四月敕。自今以後。太常寺宜署禮院修撰檢討官各一員。便為定額。

十九年敕。太常博士。其位雖卑。所任頗重。至於選擇。不易得人。郊祀禮儀。朝廷典法。舉措取則。職事實繁。所請俸料。宜準六品已下常參官例處分。

元和六年閏十二月。以皇太子薨。敕國子司業裴Z。權攝太常博士。西內勾當。Z通習古今禮儀。常為太常博士。及官至郎中。每兼其職。至改國子司業。方罷兼領。久居禮官。頗詳儀制。國典無太子薨禮。故又命Z領之。其廢朝十三日。蓋用期服易月之制也。

十年正月。贈故太常卿崔邠吏部尚書。初。邠為太常卿。初上。大閱四部樂於大樂署。觀者鹹縱觀焉。自私第去帽。親導母轝。公卿逢者。為回騎避之。衢路以為榮。

長慶二年閏十月。太常寺奏。兩院禮生元額三十五人。請準元和十二年敕。置守闕人。即免散闕。敕旨。依奏。

四年七月敕。吏部所注太常寺伎術官直殿。中既準格。未為乖越。宜並待考滿日停。太常寺所論員闕。從來年以後。並任本寺收管。諸司更不得占授。

大中四年七月。御史台奏。司農寺文案。少卿不通判。有乖六典。敕旨。自今已後。九寺三監少列。宜與大卿通判文案。

九年八月。太常卿高銖。決罰禮院禮生。博士李愨引故事。見執政。以禮院雖系太常寺。從來博士自專。無關白者。太常三卿始蒞事。博士無參集之禮。今之決罰。有違故典。(時宰相以銖舊德。不能詰責。銖慚而請退。)

十二年十月。太常卿封敖。左授國子祭酒。舊式。太常卿上事。庭設九部樂。時敖拜命後。欲便於觀閱。移就私第視事。為御史所舉。遂有此責。

光祿寺

龍朔元年。改為司宰寺。卿為正卿。鹹亨年復舊名光祿寺。光宅年改為司膳寺。卿隨寺改。神龍年復為光祿寺。

少卿。 本一員。景龍二年十一月四日加一員。以劉正為之。

珍羞署。 舊為餚藏署。垂拱九年二月二日改。

景雲二年正月敕。左右廂南衙廊中食。每日常參官職事五品以上。及員外郎。供一百盤。羊三口。余賜中書門下供奉官。及監察御史。太常博士。百官每日常供具。三羊。六參日節日。加羊一口。冬月。量造湯餅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其栗黃文桃梨榴濕柿等。擇不堪供進者。亦供衙前食。若御內坐當參日。即於外廊設食。並給門下中書。有餘賜供奉官六品已下。及在仗三衛主兵帥漏生漏刻直官等食。不須回折。東宮衙前食。並準此。仍每坐日。職事五品已上賜食。供十盤。六參日。供四日五盤有餘賜左右春坊供奉官詹事直。若非坐日。設三盤。諸節日應設食者。準料即造。不須奏聞。其斷屠日。各於衙內設兩口羊食。其六品已下。於光祿食者。每正冬寒食三節。皆給餅。內作節食。三月十七日敕。每御承天門樓。朝官應合食。並蕃客辭見。並令光祿準舊例。於朝堂廊下賜食。其朝官食。回衙內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