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合肥(漢舊縣,故城在北。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水合,故曰合肥。有濡須水。梁曰汝陰縣。北齊分置北陳郡。古巢湖在今縣東南。)

慎(漢逡遒縣故城在東南。魏置平梁郡。)

巢(漢居巢縣也。古巢伯之國。湯放桀於南巢,即此也。曹公末年,使夏侯惇屯於此。楚范增墓在縣東。)

廬江(梁置相州。漢龍舒縣故城在西。故漢廬江郡亦在此。)

舒城(古舒國也。)

○同安郡

(東至宣城郡八百五十里。南至潯陽郡五百七十二里。西至蘄春郡四百里。北至廬江郡四百里。東南到潯陽郡五百七十二里。西南到蘄春郡三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壽春郡八百里。東北到廬江郡四百七十六里。去西京二千八百六十一里,去東京千八百九十三里。戶三萬五千五百二十四,口十六萬一千四十。)

舒州(今理懷寧縣。)古皖國也,(春秋時有皖國。史記曰,皖,夏姓,皋繇之後。皖音患。)亦舒國之地。(舒國說在廬江郡。)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廬江郡。獻帝時,吳克皖城,遂為重鎮。(赤烏四年,諸葛恪屯之。)晉安帝置晉熙郡,宋齊皆因之。梁置荊河州,後改為晉州。北齊改曰江州。陳又曰晉州。隋初曰熙州,煬帝置同安郡。大唐為舒州,或為同安郡。領縣五:

懷寧(漢皖縣。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皖水。灊音潛。)

宿松(漢皖縣地。梁置高塘。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為九派,會於此縣界洲上,三百餘里合流,謂之九江口。東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

望江(漢皖縣地。晉大雷戍在此。陳置大雷郡。)

太湖(漢皖縣地。隋曰晉熙。)

桐城

○蘄春郡

(東至同安郡四百里。南至江夏郡永興縣界四百二十里。西至齊安郡二百三十里。北至壽春郡霍丘縣界四百五十里。東南到潯陽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江夏郡五百里。西北到弋陽郡殷城縣界三百九十五里。東北到同安郡三百七十二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里,去東京千八百二十四里。戶二萬五千六百二十,口十七萬一百九十八。)

蘄州(今理蘄春縣。)春秋以來皆楚地。秦屬九江郡。二漢屬江夏郡。吳為蘄春郡,晉省而屬弋陽郡。北齊置雍州,後周改曰蘄州。隋煬帝初州廢,置蘄春郡。大唐復為蘄州,或為蘄春郡。領縣四:

蘄春(漢舊縣。北齊置齊昌郡。)

黃梅(漢蘄春縣地。有黃梅山。宋置南新蔡郡。隋以為黃梅縣。)

蘄水(有蘄水也。)

廣濟(蔡山出大龜,尚書雲"九江納錫大龜",即此。)

○弋陽郡

(東至壽春郡霍丘縣界二百一十里。南至齊安郡三百五十里。西至義陽郡二百二十里。北至汝南郡褒信縣,淮水中流分界六十七里。東南到壽春郡霍山縣界三百二十八里。西南到齊安郡三百五十里。西北到義陽郡二百四十七里。東北到壽春郡四百六十三里。去西京一千八百六十五里,去東京九百七十五里。戶三萬七百七十,口十四萬七千二百二十九。)

光州(今理定城縣。)春秋時黃國也,亦弦國之地。(魯僖公五年,楚人滅弦。弦在弋陽軑縣。軑,徒計反。)秦屬九江郡。二漢屬汝南、江夏二郡。魏分置弋陽郡,晉、宋、齊皆因之。梁末,置光州。後魏置弋陽郡。北齊為南郢州。後周為淮南郡。隋煬帝初,為弋陽郡。大唐為光州,或為弋陽郡。領縣五:

定城(春秋黃國也。漢有弋陽縣,故城在今縣西。)

光山(春秋弦國之地。漢西陽縣也。晉為光城縣。)

固始(春秋時寢縣。寢或為沈。楚封孫叔敖之子在此。有叔敖祠。北齊置北建州,尋廢州,置新蔡郡。後周置澮州。)

仙居(漢軑縣也。今縣北四十里,有古軑縣城。今縣東有弦亭。)

殷城(漢期思縣地。梁以項城為殷城,以鎮流人。大蘇山,在今縣東南四十里,出石斛。)

○宣城郡

(東至吳興郡三百八十七里。南至新安郡三百八十三里。西至廬江郡六百四十三里。北至丹陽郡四百五十里。東南到餘杭郡四百九十六里。西南到潯陽郡一千八里。西北到歷陽郡二百五十六里。東北到晉陵郡五百里。去西京二千九百五十里,去東京二千四百二十里。戶十一萬七千一百九十五,口八十七萬九千四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