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七十九 州郡九



高平(漢泫氏縣。西北有泫谷水,故為名。頭顱山,秦白起坑趙卒,築台於壘中,因山為台。故光狼城,白起築。)

陽城(漢曰濩澤縣也。有嶕嶢山、濩澤水、析城山,禹貢所謂"砥柱、析城"也。)

○上黨郡

(東至鄴郡三百里。南至高平郡一百九十里。西至平陽郡三百九十里。北至樂平郡四百七十里。東南到鄴郡林慮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南到陽城郡沁源縣界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太原府四百五十里。東北到廣平郡武安縣界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一百九十里,去東京四百六十里。戶六萬七千九百四十四,口三十七萬二千三百六十。)

潞州(今理上黨縣。)春秋時,初為黎國,後狄人奪其地。(左傳曰,晉伯宗數狄罪,曰奪黎氏地也。)赤狄潞子嬰兒為晉所滅,其地盡屬焉。戰國初,為韓之別都,以遠韓近趙,後卒降趙。秦置上黨郡,漢亦為上黨郡,魏及晉不改。後魏亦為上黨郡。後周置潞州。隋置韓州,煬帝初復置上黨郡。大唐為潞州,或為上黨郡。領縣十:

上黨(古黎侯國,西伯戡黎,即此。漢為壺關縣。)

長子(漢舊縣。漳水所出。周史辛甲所封。左傳曰"晉人執衛石買於長子",即此。)

潞城(春秋潞子國。漢舊縣。)

壺關(古黎國地。有羊腸阪,王莽命五威後關將軍王嘉曰"羊頭之阨,北當燕趙"。後魏移壺關縣於此。有壺山。)

銅鞮(水名。漢縣。春秋晉國銅鞮邑,羊舌赤為邑大夫。有閼與故城,漢韓信擒代相夏說於此。)

武鄉(漢垣縣地。)

屯留(漢舊縣。又有漢徐吾故城,在今縣西北。有鹿瀆山,絳水所出。)

黎城(漢潞縣地。隋改置之,因縣東故黎城為名。有壺口故關。)

涉(漢舊縣。有清漳水。)

襄垣(漢舊縣。)

○樂平郡

(東至廣平郡三百六十里。南至上黨郡四百七十里。西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北至太原府樂平縣二百六十里。東南到上黨郡九十里。西南到上黨郡一百里。西北到太原府三百四十里。東北到鉅鹿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九十里,去東京七百九十里。戶九千五百六十,口五萬二百九十六。)

儀州(今理遼山縣。)春秋時屬晉。戰國初屬韓,後屬趙。秦為上黨郡,二漢因之。晉為樂平郡。後魏為遼陽郡。隋屬太原郡。大唐武德三年,分并州之地置遼州;八年,改為箕州。先天元年,改為儀州,或為樂平郡。領縣四:

遼山(漢垣縣地。晉為遼陽縣。隋置今縣。北有鬼谷。)

榆社(漢垣縣地。晉於此置武鄉縣。石勒是此縣人,有石勒漚麻池。)

和順(漢沾縣地,即韓之閼與邑。)

平城(漢垣縣地。)

○陽城郡

(東至上黨郡銅鞮縣七十里。南至平陽郡冀氏縣一百五十里。西至平陽郡二百五十里。北至西河郡二百八十里。東南到上黨郡屯留縣一百四十里。西南到平陽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西河郡二百八十里。東北到上黨郡界九十里。去西京一千七十里,去東京六百四十里。戶六千一百六十六,口三萬三千三百九十。)

沁州(今理沁源縣。)春秋時屬晉,後屬韓,又屬趙。秦、二漢為上黨郡地,魏晉亦同。後魏屬義寧郡。隋初置沁州,煬帝初州廢,復為沁源縣,屬上黨郡。大唐復置沁州,或為陽城郡。領縣三:

沁源(漢穀遠縣,後魏改為沁源。有沁水。)

和川

綿上

○大寧郡

(東至平陽郡二百五十里。南至文城郡二百里。西至延安郡三百九十里。北至昌化郡二百五十里。東南到平陽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文城郡二百里。西北到黃河為界一百八十里。東北到西河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十里,去東京八百八十里。戶一萬九千二百十,口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

隰州(今理隰川縣。)春秋時晉之蒲城也。七國時屬魏。秦、二漢為河東郡地。魏晉屬平陽郡。後魏、北齊為沁州。後周置沁州及龍泉郡。隋初郡廢,後復置西汾州,尋又改為隰州;煬帝初州廢,置龍泉郡。大唐為隰州,或為大寧郡。領縣六:

隰川(漢蒲子縣。春秋時蒲城,晉重耳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