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七十八 州郡八



漁陽(漢舊縣。有鮑丘水,又名潞水。古北戎無終子國也。一名山戎,凡三名。七國時屬燕。燕後,以為右北平郡。)

三河

玉田

○密雲郡

(東至漁陽郡二百十七里。南至范陽郡潞縣界五十五里。西至范陽郡昌平縣界一百三十里。北至長城四十五里。東南到漁陽郡三河縣七十五里。西南到范陽郡昌平縣七十里。西北到長濃水鎮四十五里。東北到長城障塞一百十里。去西京二千六百八十里,去東京一千八百四十五里。戶六千一百三十八,口三萬一千六百三十七。)

檀州(今理密雲縣。)春秋及戰國並為燕地。秦漢並屬漁陽郡。後魏置密雲郡,兼置安州。後周改安州為玄州。隋徙玄州於漁陽,(今漁陽郡。)尋復於今郡置檀州;煬帝初,置安樂郡。大唐為檀州,或為密雲郡。領縣二:

密雲(有潞水,自塞外流入。)

燕樂(後魏置廣陽郡。有長城。)

○北平郡

(東至柳城郡七百里。南至海二百里。西至漁陽郡三百里。北至上洽口八十里。東南到臨榆關一百八十里。西南到馬城縣一百八十里。西北到石城縣一百四十里。東北到柳城郡七百里。去西京四千三百二十里,去東京三千五百二十里。戶三千三十一,口一萬三千七百七十五。)

平州(今理盧龍縣。)殷時孤竹國。春秋山戎、肥子二國地也。(今盧龍縣。有古孤竹城,伯夷、叔齊之國也。)戰國時屬燕。秦為右北平及遼西二郡之境,二漢因之。晉屬遼西郡。後魏亦曰遼西郡。隋初置平州,煬帝初州廢,復置北平郡。大唐因之。領縣三:

盧龍(漢肥如縣。有碣石山,碣然而立在海旁,故名之。晉太康地誌云:"秦築長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麗舊界,非此碣石也。"漢遼西郡故城在今郡東。又有漢令支縣城。臨閭關今名臨榆關,在縣城東一百八十里。盧龍塞在城西北二百里。)

石城(漢舊縣。)

馬城

○柳城郡

(東至遼河四百八十里。南至海二百六十里。西至北平郡七百里。北至契丹界五十里。東南到安東府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北平郡七百里。西北到契丹界七十里。東北到契丹界九十里,契丹衙帳四百里。去西京五千里,去東京四千一百十里。戶八百七十四,口三千。)

營州(今理柳城縣。)殷時為孤竹國地。(漢徒河縣之青山,在郡城東百九十里。棘城即顓頊之墟,在郡城東南一百七十里。)春秋時,地屬山戎。戰國時屬燕。秦並天下,屬遼西郡。二漢及晉皆因之。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遂遷都龍城,號新宮曰和龍宮。(皝時有黑龍白龍各一,斗於龍山,皝率屬僚觀之,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戲,解角而去。皝大悅,號曰和龍宮。)後燕慕容寶、北燕馮跋,相繼都之。(至慕容雲,為馮跋所滅;至馮弘,為後魏所滅也。)後魏置營卅。後周武帝平齊,其地猶為高寶寧所據。隋文帝時討平寶寧,復以其地為營州;煬帝初州廢,置遼西郡。大唐復為營州,或為柳城郡。領縣一:

柳城(有龍山、鮮卑山,在縣東南二百里,棘城之東塞外亦有鮮卑山,在遼西之北一百里,未詳孰是。青山、石門山、白狼山、白狼水。又有漢扶黎縣故城,在東南。其龍山,即慕容皝祭龍所也。有饒樂水、漢故徒河縣城、和龍城。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遠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餘里,西北與奚接,北與契丹相接。)

《通典》 唐·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