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一百七下 志第九◎律歷三下



鎮星:合終日數三百七十八,合終日餘九百八十一,周虛一萬五千八百七十九,行星十二度,度餘一萬三千七百二十四。

鎮星:晨與日合,在日後伏,十八日、日餘四百九十,行星二度、度餘六千八百六十二。晨見東方,順,日行十二分之一,八十四日行七度而留。不行,三十六日而鏇。逆,日行十七分之一,一百二日退六度。復留,三十六日。復順,日行十二分之一,八十四日行七度。在日前,夕伏西方,順,十八日、日餘四百九十一,行星二度、度餘六千八百六十二而與日合。

太白:合終日數五百八十三,合終日餘一萬四千五百二,周虛二千三百五十八,行星二百九十一度,(亦曰一合日數。)度餘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亦曰一合日數。)

太白:夕與日合,在日前伏,四十一日、日餘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行星五十一度、度餘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夕見西方,順,疾,日行一度十三分之三,九十一日行一百一十二度。順,遲,日行一度十三分之二,九十一日行一百五度。順,大疾,日行十五分之十二,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而留。不行,八日而鏇。逆,日行三分之二,九日退六度。在日前,夕伏西方,伏六日,退四度,而與日晨合。

太白:晨與日合,在日後,伏六日,退四度。晨見東方,逆,日行三分之二,九日退六度而留。不行,八日。順,日行十五分之十一,四十五曰行三十三度。順,疾,日行一度十三分之二,九十一日行一百五度。順,大疾,日行一度十三分之二,九十一日行一百一十二度。在日後,晨伏東方,順,四十一日、日餘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行星五十一度、度餘一萬五千六百八十一,而與日夕合。

辰星:合終日數一百一十五,合終日餘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周虛二千四十四,行星五十七度,(亦曰一合日數。)度餘一萬五千八百三十八。(亦曰一合日數。)

辰星:夕與日合,在日前伏,十七日、日餘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八,夕見西方,順,疾,日行一度三分之一,十八日行二十四度。順,遲,日行七分之五,七日行五度而留。不行,四日。在日前,夕伏西方,逆,十一日退六度,而與日晨合。

辰星:晨與日合,在日後伏,十一日,退六度。晨見東方而留,不行,四日。順,遲,日行七分之五,七日行五度。順,疾,日行一度三分之一,十八日行二十四度。在日後,晨伏東方,順,十七日、日餘一萬五千八百三十八,行星三十四度、度餘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八,而與日夕合。

五星曆步術曰:以術法伏日度及余加星日度及余,余滿日度法一萬六千八百六十得一,從令命之如前,得星見日度及余。以星行分母乘見度分,日度法如一得一分,不盡半法以上亦得一,以加所行分,分滿其母得一度。逆順母不同,以當行之母乘故分,故母如一,為當行分。留者承前,逆則減之,伏不盡度,除斗分,以行母為率,分有損益,前後相御十四。

求五星行所在度術曰:以行分子乘行日數,分母除之,所得即星行所在度。

《魏書》 北齊·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