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八

文選考異
注“於予小子”:案:“予”當作 “乎”。各本皆偽。
用人言必由於己:袁本雲善有“ 人”字。茶陵本雲五臣無。案:各本所見皆非也。蓋涉注引“用人如用己”而誤衍,非善與五臣有異。何校去 “言”字,亦誤。

注“先過袁宏”:袁本、茶陵本 “宏”作“閎”,是也。

注“譬諸泛濫”:案:“泛”當作“氿”。各本皆偽。氿濫,氿泉、濫泉也。答賓戲云:“懷氿濫。”何、陳校改“汍”者非。

注“范曄後漢書左朱零曰”:案:“書”字當重,“左”當作“
佐”。各本皆脫誤。何、陳校去“ 左”字者非。

注“鄭玄禮記曰”:袁本、茶陵本“記”下有“注”字,是也。

注“閔子騫曰”:案:“騫”當作“馬”。各本皆偽。

注“有豫章郡雩都縣”:袁本、茶陵本無“有”字。陳雲當在“
雩”字上,是也。尤校添而誤其處。

既秉辭梁之分:陳雲“分”五臣作“介”,為是。案:陳所說非也。“分”字去聲,謂其辭過分之賞,由 能秉執己分,合觀下句自明。五臣誤讀為“介”而雲“孤介之節”,全失文意。此善與五臣截然有異,不容亂之者。

注“楚人鬼之越人機之”:茶陵本上“之”作“而”,無下“之”字,是也。袁本誤與此同。又案:“機”當作“禨”。各本皆偽。

注“諫過而後賞善”:案:“後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丹陽京輔:何校“陽”改“楊” ,陳同,是也。下注同。案:二字多相混。此亦不具出。

注“李尤有函谷關銘曰”:袁本、茶陵本無“有”字,是也。

注“太宗明帝”: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無者最是。

注“孟軻曰”:茶陵本“軻”作 “子”,是也。袁本亦誤“軻”。

注“昔有魯伯禽”:陳雲有者誤。何校“魯”下添“公”字,是也。各本皆誤脫。

不貳心之臣:茶陵本“不”上有 “率”字,雲五臣無。袁本校語云善無“率”。案:尤所見與袁同,是也。茶陵校語有誤。

嗣王荒怠於天位:袁本、茶陵本 “王”作“主”,是也。

注“檄太常曰”:何校“檄”改 “移”,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君子徽猷”:陳雲“子”下脫“有”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晉起居注曰帝詔曰”:陳雲上“曰”字“安”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周禮大司徒職曰”下至“姻音因”: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十四字。

餐東野之秘寶:茶陵本“野”作 “杼”,雲五臣作“野”,亦作“序”。袁本作“野” ,無校語。案:善注“東野未詳”,又注“然野當為杼,古序字。”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云“野”當為 “序”云云。然則“杼”、“序”皆後人改,茶陵校語全非。

注“雖去列位”:袁本、茶陵本 “雖去”作“在”,是也。

注“又曰雒書”:袁本、茶陵本 “又”作“一”,是也。

注“河圖本紀”:袁本、茶陵本 “本”作“今”。陳雲據王元長策秀才文注引璇璣鈐, “本”,“命”誤,“紀”下脫“也”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