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八

文選考異
注“追尊為敬皇后”:袁本、茶陵本無“敬”字。案:此尤校添之也。
注“東昏侯寶卷”:袁本、茶陵本“侯寶卷”作“也”,是也。

注“周禮曰遂人”:案:“人” 當作“師”。各本皆誤。

注“以蜃車之役衛”:案:“以 ”當作“共”,“衛”字不當有。各本皆誤。

注“柩載柳四輪”:何校“柩” 下添“路”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阮瑀正欲賦曰”:案:“正 ”當作“止”。各本皆偽。

注“今王翁鄭孺”:陳雲“鄭” 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賢女馨”:袁本、茶陵本“ 馨”下有“香”字,是也。

注“毛詩序曰”下至“被於南國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二字。

注“孔安國傳曰”:何校“傳” 上添“尚書”二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淮南子曰”下至“高誘曰”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軒轅星也”:袁本、茶陵本 “也”作“名”。又袁本此下有“已見上文曜星也”七字,茶陵本有“曜星也”三字。案:袁本是也。茶陵本刪非,尤改益非。

注“毛詩曰清廟”:陳雲“詩” 下脫“序”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璋瓚夫人所執”: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宸居長往:袁本、茶陵本“居” 作“駕”。案:此尤改之,蓋二本是。

注“禮記曰□”:袁本、茶陵本無空格,是也。

映輿鍐於松楸:袁本、茶陵本“ 鍐”作“鋄”,是也。注同。

籍閟宮之遠烈兮:袁本、茶陵本 “籍”作“藉”,是也。

終配祇而表命:袁本、茶陵本“ 祇”作“祀”。案:此尤改之,蓋二本是。

注“趙達以機祥協德”:案:“ 機”當作“禨”。各本皆偽。

注“假結帛巾各一枚”:袁本、茶陵本無“枚”字。案:無者是也。范書光武十王傳所載亦無此字,可借為證。

注“可瞻視”:袁本、茶陵本“ 瞻視”作“視瞻”,是也。

 碑文上

郭有道碑文並序
 蔡伯喈范曄後漢書曰:蔡邕,字伯喈,陳留人也。辟橋玄府,稍遷至郎中。後董卓辟邕,遷尚書。及卓被誅,王允收邕付廷尉,遂死獄中。
先生諱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漢書,太原郡有界休縣。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左氏傳曰: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亡,虞必從之。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虢叔,王季之穆,為文王卿士。將虢是滅,何愛於虞?毛詩曰:我求懿德。國語,胥臣曰:文王即位而咨於二虢。韋昭曰:咨,謀也。建國命氏,或謂之郭,即其後也。左氏傳,師服曰:天子建國。又眾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欲攻郭則虞救之,攻虞則郭救之,如何?高誘戰國策注曰:郭,古文虢字也。先生誕應天衷,聰睿明哲,孝友溫恭,仁篤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廣大,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黃石公記序曰:張良慮若源泉,深不可測。若乃砥節厲行,直道正辭,孔叢子曰:魯人有儀公潛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仲長子昌言曰:直道正辭,貞亮之節。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周易曰:貞固足以幹事。韓詩外傳曰:設於隱括之中,直己不直人,蘧伯玉之行也。孫卿子曰:拘木必將待隱括然後直。劉熙孟子注曰:隱,度也。括,猶量也。蒼頡篇曰:矯,正也。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六經,五經及樂經也。圖,河圖也。緯,六經及孝經皆有緯也。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論語,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論語讖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於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禮記曰:子事父母,冠緌纓。鄭玄曰:緌,纓飾也。孔安國論語注曰:紳,大帶也。禮記曰:凡帶必有佩玉。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者,楊雄覈靈賦曰:支附葉從,表立景隨。莊子曰: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也。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尚書大傳曰:百川趍於東海。曾子曰: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爾乃潛隱衡門,收朋勤誨,毛萇詩傳曰: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論語,子曰: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童蒙賴焉,用袪其蔽。周易曰:匪我求童蒙。袪,猶去也。州郡聞德,虛己備禮,莫之能致。漢書李尋傳曰:王根輔政,數虛己問尋。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舉有道,皆以疾辭。辟,猶召也。將蹈鴻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西京賦曰:洪涯立而指麾。神仙傳曰:衛叔卿與數人博,其子度曰:向與博者為誰?叔卿曰:是洪涯先生。皇甫謐逸士傳曰: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及堯之讓位於許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責由曰:汝何不隱汝光,何故見若身也?翔區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李陵書曰:策名於天衢。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毛萇詩傳曰:融,長也。以建寧二年正月乙亥卒。范曄後漢書曰:建寧,靈帝年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