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九

“臣少曾遠遊,周覽九土,足歷五都。九土,九州之土。五都,五方之都。出鹹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熙,戲也。廣雅曰:從容,舉動也。毛詩曰:溱與洧,方渙渙兮。毛萇曰:溱、洧,鄭兩水名洧,於軌切。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毛詩曰:倉庚喈喈。又曰: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此郊,即鄭衛之郊。毛詩曰:靜女其姝。又曰: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大路,詩篇名也。遵,循也。路,道也。謂道路逢子之美,願攬子之袂與俱歸也。稱此詩者,此本鄭詩,故稱以感動。贈以芳華辭甚妙。折芳草之華以贈之,為辭甚妙。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謂折芳草之花以贈之,欲贈芳華,恐不受,故先與妙辭以進之。處女,未嫁者。恍,失意貌。體疏,相離殊遠。謂異於未贈花前所視。復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答也。顏師古註:復,音伏。寤,覺也。鮮榮,華也,喻少年之盛。齋,莊也,言自潔貌,矜莊而待惠音聲。如此,謂贈以芍藥,欲結恩情,而女不受。毛詩曰:知我如此,不如無生。鄭玄曰:則己之生,不如不生。無生,恨之辭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微辭,謂向所陳辭甚妙者。若即折登徒言多微詞。

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宋玉雖不逮大夫之顧義,而不同登徒之好色,故不退。

文選考異
登徒子好色賦注“此賦假以為辭諷於淫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廣雅曰嘕嘕欯欯喜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

注“一雲食邑章華因以為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唯唯:案:此下各本皆提行,非也。考此賦本無所謂序,今題下有“並序”二字,而於此提行,謂以上是序,以下是賦,善必不應如是大誤,未詳其何時始爾也。

注“廣雅曰從容舉動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此郊即鄭衛之郊”:袁本、茶陵本無此七字。

注“靜女其姝又曰”: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大路詩篇名也”下至“與俱歸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八字。

注“司馬彪注漢書子虛賦曰復答也顏師古注複音伏”: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字,有“ 復報也”三字。案:二本是也。凡此等尤所添皆非是。

洛神賦並序。漢書音義,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曹子建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國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文帝丕年號。京師,洛陽也。洛川,洛水之川也,洛水出洛山。濟,度也。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