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二

注“屈原思神略垂”:案:“垂 ”當依楚辭注作“畢”,讀於“
畢”字句絕。各本皆誤。少司命“ 悲莫悲兮”句注亦有此語,可證。

承荃橈兮蘭旌:案:“承”,衍字也,楚辭無。洪興祖補註雲諸本或雲“乘荃橈”,“ 乘”一作“承”,或雲“采”,皆後人增。其說是也。因逸注有“乘舟船”之語,誤添正文耳:後又作“承” ,即此本;又作“采”,即五臣本也。袁本雲逸作“承 ”。茶陵本雲五臣作“采”。據所見為校語,非。

鳥萃兮苹中:何校“萃”上添“ 何”字,陳同。案:楚辭有“何”字。又洪興祖雲一本 “萃”上有“何”字,何、陳據之也。袁、茶陵本皆無,洪興祖本楚辭亦無。此仍當各依其舊,不必添也。

慌忽兮遠望:案:“慌”當作“ 荒”,詳逸注云“言神鬼荒忽”。各本皆作“荒”,是善作“荒”也。袁、茶陵二本正文作“慌”,所載五臣向注字同,是五臣作“慌”也。單行楚辭作“慌惚”,下載“舊校一作荒忽”。洪興祖本作“荒忽”,雲“荒一作慌”,“忽一作惚”,“荒”、“慌”同字。但既善“荒”,五臣“慌”,便屬分別,不因同字而可相亂也。凡善、五臣之所謂異,皆準此例矣。

注“擗折也”:茶陵本“折”作 “析”,是也。袁本亦誤“折”,下同。

疏石蘭以為芳:何校“以”改“ 兮”。案:楚辭“以”作“兮”,何據之也。袁本“兮 ”“以”兩有,雲逸無“兮”。茶陵本雲五臣有“兮” 。據所見為校語也。洪興祖雲一本“兮”下有“以”字,即五臣本。一雲“疏石蘭以為芳”,即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