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二

注“有道德之者”:何校“之” 改“人”,陳同。茶陵本作“人”,袁本作“之”,楚辭注無此字。案:疑無者是也。

注“衣皆謂之襟”:案:“皆” 當依楚辭注作“眥”。各本皆誤。文出爾雅釋器。考釋文“眥,才細反”,又“子移反”,不得作“
皆”。詩鄭風正義引作“皆”,其誤正與此同。

注“言己睹禹湯文王脩德以興天 ”:案:當依楚辭注“己”下添“上”字,“興”下去 “天”字。各本皆誤。

注“情合真人”:袁本、茶陵本 “情”作“精”。案:此尤本誤字。

注“淹塵埃而上征”:袁本、茶陵本“淹”作“掩”。案:上“
溘猶奄也”,各本皆同。疑此亦作 “奄”,與楚辭注皆作“掩”者不同。

注“神山淮南子曰縣圃在崑崙閶闔之中”:袁本、茶陵本作“神山也在崑崙之上淮南言崑崙縣圃”。案:二本是也,尤延之所校改,非,楚辭注可證。“南”下彼有“子”字,非。

注“乃維上天”:袁本、茶陵本作“雖乃通天”。案:今楚辭注作“維絕通天”,洪興祖本作“維絕乃通天”。補註雲一無“絕”字,一本乃作“絕”。尤延之據淮南天文訓雲“乃維上天”以校改,不知逸所引不必與今同也。

路曼曼其脩遠兮:袁本、茶陵本 “曼曼”作“漫漫”,注同。案:楚辭作“曼”。洪興祖雲釋文“曼”作“漫”云云,此蓋善“曼”,五臣“ 漫”,二本所見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

注“淮南子言日出暘谷”:案: “暘”當作“湯”,各本皆偽。楚辭注作“湯”,此天文訓文,史記索隱引之,以明“湯谷”之有證,淮南不作“暘”也。天問雲“出自湯谷”,楚辭亦不作“暘” 也。吳都賦“包湯谷之滂沛”,嘆逝賦“望湯谷以企予 ”,文選亦不作“
暘”也。唯五臣不知有“湯谷”,凡遇此字,必用古文堯典改為“暘”,袁、茶陵二本校語可考。善注中“湯”字亦間為所亂,猶今本淮南之為後人改作“暘”矣。又袁本、茶陵本無“子”字,是也。楚辭注有,與此同衍。

注“皆出仁義”:袁本、茶陵本 “仁義”作“於仁”。案:二本是也。楚辭注作“於仁義”,亦衍“義”字。

注“淮南曰弱水”:袁本、茶陵本“曰”作“言”。案:二本是也。以此例之,上注“ 淮南子曰白水”云云,“子曰”二字,亦當作“言”。各本皆誤。楚辭注二處皆作“子言”,亦衍“子”字。

注“洧盤水名也”:袁本、茶陵本“盤”作“槃”,是也。案:此因正文五臣作“盤” 誤混善注。楚辭作“盤”。洪興祖曰“盤”一作“槃” 。

注“來去相棄”:案:當依楚辭注“來”下有“違”字。各本皆脫。洪興祖本作“來復棄去”,殊誤。

注“偃蹇高意”:袁本、茶陵本 “意”作“貌”。案:此尤本誤字。

注“鴆惡鳥也明有毒殺人”:案:“惡鳥”當依楚辭注作“運日”,此因五臣向注作“ 惡鳥”,不知者誤混善注。又“明”當依楚辭注作“羽 ”,亦不知者因形近誤之。各本誤皆同。

注“受禮遺將”:案:“將”下當依楚辭注有“行”字。各本皆脫。

注“少康留止有虞”:案:“少 ”上當依楚辭注有“幸若”二字。各本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