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三

注“言有丈夫”:袁本、茶陵本無“丈”字。案:楚辭注有,尤校添之。

注“雕鏤綺木使方好也”:案: “綺”當依楚辭注作“連”,各本皆誤。

注“詩云肆筵設機”:袁本、茶陵本“肆”作“設”。案:“設”字是也。“設筵設機 ”者,公劉之“俾筵俾幾”也。凡叔師所引,皆非今毛詩。單行楚辭作“設”,洪興祖本誤為“肆”。今毛詩仍無“肆筵設機”之文,尤誤取之以校改,非。

注“言大夫有二列之樂左傳曰晉悼公”:袁本無“有左傳曰”四字。茶陵本亦無,“樂 ”作“故”。案:各本皆非也,當依楚辭注作“言大夫有二列之樂故晉悼公”。

注“垂鬢下發”:袁本、茶陵本作“垂髮下鬋”。案:單行楚辭注作“垂髮鬢下鬋”,洪興祖本作“垂鬢鬘下發”,互有不同,蓋尤以意校改如此,未必是也。

注“發言中禮意者也”:袁本、茶陵本無“發”字。案:單行楚辭注無,洪興祖本有,尤校添之。

注“時竊視安詳諦”:案:當依楚辭注重“時”字,“諦”上有“審”字。各本皆脫。

注“飾幬帳之高堂”:陳雲“帳 ”下當有“張”字,是也。楚辭注有。各本皆脫。

注“皆衣虎豹之文異采之飾”:袁本、茶陵本無“之文”二字。案:楚辭注有,尤校添之。

注“羅列之陳”:案:“之”當依楚辭注作“而”,各本皆誤。

臑若芳些:袁本作“胹”,校語云逸本作“臑(雨改而) ”。茶陵本作“臑”,雲五臣作“ 胹”。案:楚辭作“臑”。洪興祖雲“臑”一作“臑(雨改而) ”,一作“胹”。此注“臑仁珠切”,似善作“臑”,或袁本校語有偽。否則,音非善舊也。

注“爛熟之則□美也”:袁本、茶陵本無“爛”字。案:楚辭注有,尤校添之。

注“藷蔗也”:袁本、茶陵本“ 藷”作“謂”。案:當作“諸”,下文可證。楚辭注作 “藷”,與善異本,尤校改失之。

注“鴻雁也”:袁本、茶陵本“ 雁”作“鸕”。案:洪興祖本作“雁”,單行本作“雁鸕”,蓋改“鸕”為“雁”而兩有。考九思悼亂雲“鴻鸕兮振翅”,是作“鸕”未必非也。

注“楚人名羹曰爽”:案:“羹 ”下當依楚辭注有“敗”字。各本皆脫。

注“以蜜和米(麥山) ”:袁本、茶陵本“(麥山) ”作“面”。案:此尤本誤字。

注“又長味好飲”:袁本、茶陵本“好飲”作“也”。案:楚辭注作“好飲也”,尤校改之。

發楊荷些:案:“楊”當作“揚 ”。注“發楊荷葉”同。袁、茶陵二本所見亦誤,楚辭俱作“揚”也。

注“誠足怪奇也”:袁本、茶陵本“足”作“獨”。案:單行楚辭作“獨”,洪興祖本作“足”,尤校改之。

注“投六箸行六棋”:袁本、茶陵本“行”下無“六”字。案:楚辭注有,尤校添之。

注“比集者也”:案:當依楚辭注去“者”字。各本皆衍。

注“又曰和樂且耽”:案:“耽 ”當依楚辭注作“湛”。各本皆誤。凡逸所引,皆非今毛詩,此必不知者改。

注“言蘭芳以喻賢人”:袁本、茶陵本無“言”字。案:楚辭注“言”字在下句首,蓋尤校添而誤其處。

酎飲既盡歡:何校去“既”字。茶陵本雲五臣無“既”字。袁本雲逸有“既”字。案:楚辭無。洪興祖雲一本“盡”上有“既”字,即此本也。此不當有,恐傳寫衍。各本所見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