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四

注“夷桑也”:茶陵本“夷”作 “荑”,是也。袁本亦誤“夷”。

注“與陽佚開”:袁本、茶陵本 “佚”作“迭”,是也。

注“又古考史曰”:陳雲“考史 ”當作“史考”,譙周所著。案:所校是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古史考可證。

困野獸之足:袁本雲善無“獸” 。茶陵本雲五臣有“獸”。案:此亦尤延之以為傳寫脫而添之,似是也。

注“孔安國曰尚書傳曰”:案: “國”下不當有“曰”字。各本皆衍。

注“縷辭縷也”:陳雲“辭”恐 “覶”誤,是也。各本皆偽。

慌曠曠兮:案:“慌”當作“超 ”。袁本雲善作“慌”。茶陵本雲五臣作“超”。此必欲改上文“恍兮忽兮”之“恍”為“慌”,誤以當此處。各本校語,皆據所見而不察也。善亦作“超”,其上文之“恍”乃當作“慌”。

澹澉手足:案:“澹澉”當作“ 澉澹”。善注云“澉澹,猶洗滌也”。各本皆同。其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銑注則雲“澹澉”。各本所見正文,蓋皆以五臣亂善。

注“方言曰輸脫也”:袁本、茶陵本“輸”作“揄”,是也。亦見廣雅釋詁。

注“因名胥母山”:案:此有誤。史記作“因命曰胥山”,命即名也。當本雲“因名曰胥山”,涉下文“胥母”而誤改。

注“混混沌沌”:案:“沌沌” 當作“庉庉”。各本皆誤。

注“郭璞爾雅曰踣覆也”:袁本、茶陵本“覆”上有“前”字,是也。陳雲“雅”下脫 “注”字。二本亦脫。

注“中山公子牟謂詹何”:袁本、茶陵本“何”作“子”,是也。

注“其一人也”:何校“其”改 “共”,是也。各本皆偽。

使之論天下之釋微:茶陵本雲“ 釋”五臣作“精”。袁本雲善作“釋”。案:善引“好論精微”為注,似亦作“精”。各本所見,皆傳寫誤。

孟子持籌而筭之:茶陵本無“持而筭”三字,雲五臣作“持籌而筭之”。袁本用五臣,雲善作“孟子籌之”。案:此尤延之誤以五臣亂善。

七啟八首並序
 曹子建
昔枚乘作七發,傅毅作七激,張衡作七辯,崔駰作七依,辭各美麗。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啟。並命王粲作焉。

玄微子隱居大荒之庭,玄微,幽玄精微也。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謂大荒之野中也。飛遯離俗,澄神定靈。九師道訓曰:遯而能飛,吉孰大焉。淮南子曰:單豹背世離俗,岩居谷飲也。輕祿傲貴,與物無營。莊子曰:夫輕爵祿人者之所託材。司馬彪曰:材,身也。蔡邕釋誨曰:安貧樂賤,與世無營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列子曰: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舞賦曰:獨馳思乎杳冥。左氏傳,韓簡曰:物生而後有象。 於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說焉。鏡機,鏡照機微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超野、追風,言疾也。經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屆玄微子之所居。子虛賦曰:過乎泱漭之野。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子虛賦曰:其西則激水推移。爾雅曰:山小而高曰岑也。 背洞溪,對芳林。冠皮弁、被文裘。儀禮曰:皮弁服素積。鄭玄曰:皮弁者,白鹿皮為冠,象上古也。文裘,文狐之裘也。出山岫之潛穴,倚峻崖而嬉遊。爾雅曰:山有穴為岫。志飄颻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山海經曰:地之所載,六合之間也。若將飛而未逝,若舉翼而中留。於是鏡機子攀葛藟而登,距岩而立,毛詩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孔安國尚書傳曰:距,至也。順風而稱曰:莊子曰:黃帝聞廣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見之。黃帝順風膝行而進。 “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周易曰:遯世無悶。幽通賦曰:保身遺名,民之表兮。鄭玄毛詩箋曰:遺,忘也。又禮記注曰:名,令聞也。背世,已見上注。今吾子棄道藝之華,遺仁義之英。耗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韓子曰:精神日耗。蒼頡篇曰:耗,消也。史記,太史公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經紀。耗,呼到切。譬若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言像因形生,響隨聲發。今欲無聲而造響,圖像而無形,豈有得哉?孫卿子曰:下之和上,譬響之應聲,影之像形。楊雄解難曰:譬若畫者放於無形,弦者放於無聲也。未之思乎,何所規之不通也?”論語,子曰:未之思也。玄微子俯而應之曰:“嘻,有是言乎!鄭玄禮記注曰:嘻,悲恨之聲也。嘻與嘻,古字通也。嘻,欣碁切。夫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漢書曰:太極元氣,分三為一。言元氣初為一,後為天地人也。春秋說題辭曰:元清氣以為天,渾沌無形體。宋均曰:言元氣之初如此也,渾沌未分也。言氣在易為元,在老為道。義不殊也。蓋有形必朽,有跡必窮。列子曰:形必終也。芒芒元氣,誰知其終?春秋命歷序曰:元氣正,則天地八卦孳也。名穢我身,位累我躬。莊子曰:行名失己,非士也。又,魏文侯曰:夫魏,真為我累耳。竊慕古人之所志,仰老莊之遺風。思玄賦曰:慕古人之貞節。毛詩序曰:有堯之遺風。如淳漢書注曰:遺,余也。假靈龜以託喻,寧掉尾於塗中。”莊子曰:楚王使大夫往聘莊子,莊子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於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