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六

又問:自晉氏不綱,關河盪析,班固漢書述曰:秦人不綱,網漏於楚。王隱晉書曰:石季龍死,朝廷欲遂蕩平關、河。尚書,盤庚曰:今我民用盪析離居。宋人失馭,淮汴崩離。答賓戲曰:王塗蕪穢,周失其御。應劭漢書注曰:汴水在滎陽西南。論語,子曰: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朕思念舊民,永言攸濟。毛詩曰:永言孝思。尚書曰: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攸濟。 故選將開邊,勞來安集;漢書,嚴尤上疏曰:武帝選將練兵,深入遠戍。又班固曰:武帝廣開三邊。毛詩序曰: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加以納款通知,布德脩禮,納其款關之誠,而通其和好之禮。漢書曰: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名王奉獻,始和親。呂氏春秋曰:季春之月,天子布德和惠。孫卿子曰:管仲,為政者也,未及脩禮。故脩禮者王,為政者彊。歌皇華而遣使,賦膏雨而懷賓。毛詩序曰: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左傳曰:季武子如晉,晉侯饗之,范宣子為賦黍苗,季武子再拜曰: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若常膏之,其天下集睦,豈惟弊邑。周禮曰:二曰教職,以安邦國,以懷賓客。所以關洛動南望之懷,獯夷遽北歸之念。王逸楚辭注曰:遽,競也。夫危葉畏風,驚禽易落,漢書,上曰:單于待命加慢,今欲攻之,如何?王恢曰:草木遭霜者,不可以風過,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亂。今擊之,單于可禽。淮南子曰:使葉落者,風之搖也。戰國策,魏謂春申君曰:日者更嬴謂魏王曰:臣能虛發而下鳥。有鴻雁從東方來,更嬴以虛弓發而下之。王曰:射,爾至此乎!更嬴曰:此孽也。其飛徐者,創痛也;悲鳴者,久失群也。故創未息,而驚心未去,聞弦音而高飛,故創怯。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秦之將。無待干戈,聊用辭辯,片言而求三輔,一說而定五州。漢書曰:內史,武帝更名京兆尹,左內史更名左馮翊,主爵中尉更名右扶風,是為三輔。天下有十二州,齊得其七,故謂北境為五州。斯路何階?人誰或可?爾雅曰:階,因也。進謀誦志,以沃朕心。言進嘉謀,當謂誦汝志,以沃帝心也。周禮曰:撣人掌誦王志,導國之政事。鄭玄曰:以王之志與政事諭說諸侯。撣,音探。廣雅曰:誦,言也。然彼言王志,與此微殊,不以文害意也。尚書曰:啟乃心,沃朕心。

文選考異
九序未歌:何校“序”改“敘”。案:何據注也,注“九功惟序,九序惟歌”,茶陵本二 “序”字作“敘”,袁本併入五臣亦作“敘”。其所載五臣向曰“九序,謂六府三事也”,則二本並作“序” ,恐正文為善“敘”,五臣“序”,各本所見亂之。此本注二字作“序”,乃尤延之以正文改注,未必是也。
注“毛詩曰”下至“何以卒歲” :此十九字袁本、茶陵本無。

注“必將崇論宏義”:案:“義 ”當作“議”。各本皆誤。

注“尚書曰罔不同心以匡乃辟” :此十一字袁本、茶陵本無。

注“應劭尚書”:案:“劭”下當有“曰”字。各本皆脫。

若閒冗畢棄:茶陵本“畢”作“ 卑”,雲五臣作“畢”。袁本雲善作“卑”。案:二本所見,傳寫誤也。此蓋尤延之校改正之。

天下之有惡:茶陵本雲五臣無“ 天”。袁本雲善有“天”。案:此不當有,各本所見,皆傳寫誤衍耳。

注“東觀漢記曰魯恭”下至“具以狀言安”:此一百二十字袁本、茶陵本無。又自此下至本節注末,茶陵有,袁無,皆並善入五臣而誤刪削也。余不悉出。

注“文子曰有鳥將來張羅”下至 “即無時得鳥”:此二十九字袁本、茶陵本無。案:“ 張羅”下當有“待之”二字。袁、茶陵二本所載併入五臣翰注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