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

顧亦曲士之所嘆也:袁本、茶陵本“顧”作“固”,陳雲當作“
固”。案:似“固”字是也。

旁魄而論都:何校稱潘稼堂耒雲 “都”字衍,涉下“論都”而誤。今案:所說是也。“ 旁魄而論”與上“握齪而筭”偶句,各四字,不當偏贅一字。

注“吾子謂西蜀公子”下至“其形如蹲鴟故號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十三字。案:無者最是。尤延之初刻亦無,後乃添入,故脩改之跡,至今尚存。凡此等語,皆五臣以後,不知何人記在行間者,尤校此書,意主改舊,遂悉取以增多,而讀者相沿,罕能辨正。幸袁、茶陵二本均未嘗誤,各得反覆推驗,決知其非,特詳載之,用俟刊正。以下盡同此也。

注“蜻蛉縣禺山”:案:“蜻” 當作“青”,“禺”下當有“同”字。各本皆誤。續漢書郡國志可證。

注“四合為九”: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各以數至”下至“度陽九之厄”: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六字,有“有九厄陽厄五陰厄四合為九”十二字。案:二本最是。此所增多,繆戾不可讀。

安可以儷王公而著風烈也:案: “儷”當作“麗”,“著”當作“奢”。劉注引“麗王公也”,“麗”字之證。善注“奢,靡也”,尚書曰“ 弊化奢麗”,“奢”字之證。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銑注云雲,作“儷”作“著”。各本皆以五臣亂善,與注不相應,甚非。

注“王莽末時王蜀”下至“麗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二字,有“王此土而亡諸葛亮相此國而敗”十三字。案:二本最是。

注“漢武柏梁台衛尉詩曰”:袁本、茶陵本無“衛尉”二字。

由克讓以立風俗:茶陵本雲五臣有“俗”字,袁本無校語。案:此與“建至德以□洪業 ”偶句,“俗”似傳寫脫,尤校改正之也。

故其經略:茶陵本“故”下校語云“善作固”,袁本無校語。案:“固”似傳寫誤,尤校改正之也。

包括乾越:袁本“乾”作“於” ,注同。茶陵本作“乾”,與此同,注亦作“乾”。今案:正文當作“乾”。善引漢書及音義當作“
乾”,引春秋杜預注當作“於”。 “春秋曰”上當有“一曰”二字。今注或盡作“於”,或盡作“乾”,皆未是。

注“婺女越分翼軫楚分非吳分故言寄曜寓精也”:袁本、茶陵本作“越楚地皆割屬吳故言婺女翼軫寄曜寓精也”。案:二本最是,尤改甚非。

注“南越志”下至“出入此穴”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一字。

注“會稽餘姚縣蕭山瀵水所出” :何校“姚”改“暨”,“瀵”改“潘”,陳同。案:據漢書地理志,校是也。各本皆偽。劉昭注續漢書郡國志引賦此注。今本“潘”作“潛”。考顏師古“潘音甫元反”,然則“瀵”、“潛”皆非。

注“嵬嶷高大貌”下至“山水闊遠無崖之狀”: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七字。

注“武林水所出龍川”:袁本、茶陵本作“武陵龍川出其坰”。案:各本皆非也,當作 “武林水出其山”,謂漢書地理志錢唐之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二本涉上節正文而誤。尤所校改未是。

注“磈磈”下至“山深險連延之狀”: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