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

注“大龜也”下至“目不明葉門撥切謂之潛隱之穴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十三字。案:此尤所添,最誤。劉注“昧冒也”,與目不明之“ 眛”迥不相涉,又於賦文義難通。“門撥切”一音,乃尤並添,不在善音二本刪之例。

注“徇求也襲入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案:無者是也,但當有“善曰”二字,觀下注可見。袁、茶陵作“劉曰”,“劉”即“善”字之誤也。

注“風初貌”:案:“初”當作 “利”。各本皆偽。

注“太湖在秣陵東湖中”:袁本、茶陵本“在秣陵東”四字作“
也”字,“湖”下有“水”字。

注“軍所以討獲曰實”:袁本、茶陵本作“軍實所獲也”五字。

注“鍾儀在晉使與之琴”: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允繼也”下至“任南樂名” :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四字。

注“吳歈蔡謳”:袁本、茶陵本 “歈”作“愉”,是也。

注“翕習容裔”下至“容與閒麗也”: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詩曰唱予和女”:袁本、茶陵本無此六字。

注“坻頹崩聲也”下至“因為隴坻之曲”: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九字。

注“匏巴鼓琴”:袁本、茶陵本 “匏”作“瓠”,是也。

注“鄙曲也”:袁本、茶陵本無 “鄙”字。

注“汁猶愜也”:茶陵本“愜” 作“協”,是也。袁本作“協猶汁也”,誤。

魯陽揮戈而高麾:何校“揮”改 “援”。案:以“揮”、“麾”文復言之,蓋是也。各本皆誤耳。

注“楚辭曰日吉兮辰良”:袁本、茶陵本無此八字。

注“楚將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注“與韓遘”:何校“遘”下添 “難”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良辰之所以覺也”:袁本、茶陵本“也”作“速”,是也。

注“以適己之盛觀也”:袁本、茶陵本“觀”作“歡”,是也。

注“執玉帛而朝者”:袁本、茶陵本無“而朝”二字。

注“先王謂舜等也信讀為申”: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字。

注“與齊晉爭衡”下至“號孫子兵書”: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五字。案:無者最是。上文“起軍”,下文“北征”,四字為句,盡“晉亞之 ”,皆引吳語文。五十五字在其間,誤甚矣。可見凡增多者之決不當有也。

注“晉惡之”:袁本、茶陵本“ 惡”作“亞”,是也。

注“叔孫通列傳曰”下至“猶世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三字。

注“如童”: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字。

注“山言此人等仙如蟬之脫殼”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一字。

注“槁葉落”: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

畢世而罕見丹青圖其珍瑋:袁本、茶陵本無“而”字,其下有“
象”字。案:此尤添刪之,觀下文偶句,蓋是也。詳劉注云“象類”者,解上文“比焉” 之“比”,非正文有“象”,或誤認而衍之耳。

注“書曰舜南巡狩陟方死”:袁本、茶陵本無此九字,有“善曰”二字。案:二本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