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至德元載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在氐十度。

上元二年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既,大星皆見,在張四度。

大曆三年三月乙巳朔,日有食之,在奎十一度。十年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在氐十一度。宋分也。十四年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在張四度。十二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在危十二度。貞元二年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在軫八度。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在營室六度。八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在尾六度。宋分也。十二年八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在翼十八度。占曰:"旱。"十七年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在東井十度。

元和三年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在七星三度。十年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在翼十八度。十三年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在輿鬼一度。京師分也。

長慶二年四月辛酉朔,日有食之,在胃十三度。三年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在角十二度。

大和八年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在奎一度。

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虛三度。

會昌三年二月庚申朔,日有食之,在東壁一度。并州分也。四年二月甲寅朔,日有食之,在營室七度。五年七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在張七度。六年十二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在南斗十四度。

大中二元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在參九度。八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危一度。危為玄枵,亦耗祥也。

鹹通四年七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在張十七度。

乾符三年九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在軫十四度。四年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在畢三度。六年四月庚申朔,日有食之,既,在胃八度。

文德元年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在胃一度。

天祐元年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在心二度。三年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在胃十二度。

凡唐著紀二百八十九年,日食九十三:朔九十,晦二,二日一。

○日變

貞觀初,突厥有五日並照。二十三年三月,日赤無光。李淳風曰:"日變色,有軍急。"又曰:"其君無德,其臣亂國。"濮陽復曰:"日無光,主病。"

鹹亨元年二月壬子,日赤無光。癸丑,四方濛濛,日有濁氣,色赤如赭。

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

永淳元年三月,日赤如赭。

文明元年二月辛巳,日赤如赭。

長安四年正月壬子,日赤如赭。

景龍三年二月庚申,日色紫赤無光。

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己未,日赤如赭。二十九年三月丙午,風霾,日無光,近晝昏也。占為上刑急,人不樂生。

天寶三載正月庚戌,日暈五重。占曰:"是謂棄光,天下有兵。"

肅宗上元二年二月乙酉,白虹貫日。

大曆二年七月丙寅,日旁有青赤氣,長四丈余。壬申,日上有赤氣,長二丈。九月乙亥至於辛丑,日旁有青赤氣。三年正月丁巳,日有黃冠、青赤珥。辛丑,亦如之。凡氣長而立者為直,橫者為格,立於日上者為冠。直為有自立者,格為戰鬥。又曰:"赤氣在日上,君有佞臣。黃為土功,青赤為憂。"

貞元二年閏五月壬戌,日有黑暈。六年正月甲子,日赤如血。十年三月乙亥,黃霧四塞,日無光。

元和二年十月壬午,日傍有黑氣如人形跪,手捧盤向日,盤中氣如人頭。四年閏三月,日傍有物如日。五年四月辛未,白虹貫日。十年正月辛卯,日外有物如烏。十一年正月己卯,日紫赤無光。

長慶元年六月己丑,白虹貫日。三年二月庚戌,白虹貫日。

寶曆元年六月甲戌,赤虹貫日。九月甲申,日赤無光。二年三月甲午,日中有黑氣如柸。辛亥,日中有黑子。四月甲寅,白虹貫日。

太和二年二月癸亥,日無光,白霧晝昏。十二月癸亥,有黑祲,與日如斗。五年二月辛丑,白虹貫日。六年三月,有黑祲與日如斗。庚戌,日中有黑子。四月乙丑,黑氣蔽日。七年正月庚戌,白虹貫日。八年七月甲戌,白虹貫日,日有交暈。十月壬寅,白虹貫日,東西際天,上有背玦。九年二月辛卯,日月赤如血。壬辰,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