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永徽律》十二卷

又《式》十四卷

《式本》四卷

《令》三十卷

《散頒天下格》七卷

《留本司行格》十八卷(太尉無忌、司空李勣)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侍中高季輔、黃門待郎宇文節柳奭、尚書右丞段寶玄、太常少卿令狐德棻、吏部侍郎高敬言、刑部侍郎劉燕客、給事中趙文恪、中書舍人李友益、少府丞張行實、太府丞王文端、大理丞元紹、刑部郎中賈敏行等奉詔撰定。分格為二部,以曹司常務為"行格",天下所共為"散頒格"。永徽三年上。至龍朔二年,詔司刑太常伯源直心、少常伯李敬玄、司刑大夫李文禮復刪定,唯改官曹局名而已。題行格曰"留本司行格中本",散頒格曰"天下散行格中本"。

《律疏》三十卷(無忌、李勣、于志寧、邢部尚書唐臨、大理卿段寶玄、尚書右丞劉燕客、御史中丞賈敏行等奉詔撰,永徽四年上。)

《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左僕射劉仁軌、右僕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中書令李敬玄、右庶子郝處俊、黃門侍郎來恆、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義琰、吏部侍郎裴行儉馬戴、兵部侍郎蕭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義琛、刑部侍郎張楚金、金部郎中盧律師等奉詔撰,儀鳳二年上。)

趙仁本《法例》二卷

崔知悌《法例》二卷

《垂拱式》二十卷

又《格》十卷

《新格》二卷

《散頒格》三卷

《留司格》六卷(秋官尚書裴居道、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岑長倩、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韋方質、刪定官袁智弘、鹹陽尉王守慎奉詔撰。加計帳、勾帳二式。垂拱元年上新格,武后制序。)

《刪垂拱式》二十卷

又《散頒格》七卷(中書令韋安石、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祝欽明、尚書右丞蘇瑰、兵部郎中狄光嗣等刪定,神龍元年上。)

《太極格》十卷(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岑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右散騎常侍徐堅、右司郎中唐紹、刑部員外郎邵知新、大理寺丞陳義海、評事張名播、右衛長史張處斌、左衛率府倉曹參軍羅思貞、刑部主事閻義顓等刪定,太極元年上。)

《開元前格》十卷(兵部尚書兼紫微令姚崇、黃門監盧懷慎、紫微侍郎兼刑部尚書李乂、紫微侍郎蘇廷頁、舍人呂延祚給事中魏奉古、大理評事高智靜、韓城縣丞侯郢璡、瀛州司法參軍閻義顓等奉詔刪定,開元三年上。)

《開元後格》十卷

又《令》三十卷

《式》二十卷(吏部侍郎兼侍中宋璟、中書侍郎蘇頲、尚書左丞盧從願、吏部侍郎裴漼慕容珣、戶部侍郎楊滔、中書舍人劉令植、大理司直高智靜、幽州司功參軍侯郢璡等刪定,開元七年上。)

《格後長行敕》六卷(侍中裴光庭、中書令蕭嵩等刪次,開元十九年上。)

《開元新格》十卷

《格式律令事類》四十卷(中書令李林甫、侍中牛仙客、御史中丞王敬從、左武衛胄曹參軍崔晃、衛州司戶參軍直中書陳承信、酸棗尉直刑部俞元杞等刪定,開元二十五年上。)《度支長行旨》五卷

王行先《律令手鑒》二卷

元泳《式苑》四卷

裴光庭《唐開元格令科要》一卷

《元和格敕》三十卷(權德輿、劉伯芻等集。)

《元和刪定製敕》三十卷(許孟容、韋貫之、蔣乂、柳登等集。)

《大和格後敕》四十卷

《格後敕》五十卷(初,前大理丞謝登纂,凡六十卷。詔刑部詳定,去其繁複。大和七年上。)

狄兼謨《開成詳定格》十卷

《大中刑法總要格後敕》六十卷(刑部侍郎劉瑑等纂。)

張戣《大中刑律統類》十二卷

盧紓《刑法要錄》十卷(裴向上之。)

張伾《判格》三卷

李崇《法鑒》八卷

右刑法類二十八家,六十一部,一千四卷。(失姓名九家,自《開元新格》以下不著錄十三家,三百二十三卷。)

劉向《七略別錄》二十卷

劉歆《七略》七卷

荀勖《晉中經簿》十四卷

又《新撰文章家集敘》五卷

丘深之《晉義熙以來新集目錄》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