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令狐德棻《後周書》五十卷

《隋書》八十五卷

《志》三十卷(顏師古、孔穎達、于志寧、李淳風、韋安化、李延壽與德棻、敬播、趙弘智、魏徵等撰。)

王元感注《史記》一百三十卷

徐堅注《史記》一百三十卷

又《義林》二十卷

陳伯宣注《史記》一百三十卷(貞元中上。)

韓琬《續史記》一百三十卷

司馬貞《史記索隱》三十卷(開元潤州別駕。)

劉伯莊又撰《史記地名》二十卷

《漢書音義》二十卷

張守節《史記正義》三十卷

竇群《史記名臣疏》三十四卷

敬播注《漢書》四十卷

又《漢書音義》十二卷

元懷景《漢書議苑》(卷亡。開元右庶子,武陵縣男。謚曰文。)

姚珽《漢書紹訓》四十卷

李鎮注《史記》一百三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門下典儀。)

沈遵《漢書問答》五卷

李善《漢書辨惑》二十卷

徐堅《晉書》一百一十卷

高希嶠注《晉書》一百三十卷(開元二十年上,授清池主簿。)

何超《晉書音義》三卷(處士。)

《武德貞觀兩朝史》八十卷(長孫無忌、令狐德棻、顧胤等撰。)

吳兢又《齊史》十卷

《梁史》十卷

《陳史》五卷

《周史》十卷

《隋史》二十卷

《唐書》一百卷

又一百三十卷(兢、韋述、柳芳、令狐峘、於休烈等撰。)

《國史》一百六卷

又一百一十三卷

裴安時《史記纂訓》二十卷

又《元魏書》三十卷(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凡集史五家,六部,一千二百二十二卷。(高峻以下不著錄三家,四百四十卷。)

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

李延壽《南史》八十卷

又《北史》一百卷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高峻,初六十卷,其子迥厘益。之。峻,元和中人。)

劉氏《洞史》二十卷(劉權,忠州刺史晏曾孫。)

姚康復《統史》三百卷(大中太子詹事。)

右正史類七十家,九十部,四千八十五卷。(失姓名二家,王元感以下不著錄二十三家,一千七百九十卷。)總七十三家,六十九部。

《紀年》十四卷(《汲冢書》。)

荀悅《漢紀》三十卷

應劭等注荀悅《漢紀》三十卷

崔浩《漢紀音義》三卷

侯瑾《漢皇德紀》三十卷

張璠《後漢紀》三十卷

袁宏《後漢紀》三十卷

張緬《後漢略》二十七卷

劉艾《漢靈獻二帝紀》六卷

袁曄《漢獻帝春秋》十卷

樂資《山陽公載記》十卷

習鑿齒《漢晉春秋》五十四卷

《魏武本紀》四卷

孫盛《魏武春秋》二十卷

又《晉陽秋》二十二卷

魏澹《魏紀》十二卷

梁祚《魏書國紀》十卷

環濟《吳紀》十卷

陸機《晉帝紀》四卷

乾寶《晉紀》二十二卷

劉協注乾寶《晉紀》六十卷

劉謙之《晉紀》二十卷

曹嘉之《晉紀》十卷

徐廣《晉紀》四十五卷

鄧粲《晉紀》十一卷

又《晉陽秋》三十二卷

檀道鸞《晉春秋》二十卷

蕭景暢《晉史草》三十卷

郭季產《晉續紀》五卷

《晉錄》五卷

王智深《宋紀》三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鮑衡卿《宋春秋》二十卷

王琰《宋春秋》二十卷

沈約《齊紀》二十卷

吳均《齊春秋》三十卷

謝昊《梁典》三十九卷

劉璠《梁典》三十卷

何之元《梁典》三十卷

蕭韶《梁太清紀》十卷

《皇帝紀》七卷

《梁末代記》一卷

臧嚴《棲鳳春秋》五卷

姚最《梁昭後略》十卷

《北齊記》二十卷

王劭《北齊志》十七卷

趙毅《隋大業略記》三卷

杜延業《晉春秋略》二十卷

張大素《隋後略》十卷

柳芳《唐歷》四十卷

《續唐歷》二十二卷(韋澳、蔣偕、李荀、張彥遠、崔瑄撰,崔龜從監脩。)

吳兢《唐春秋》三十卷

韋述《唐春秋》三十卷

陸長源《唐春秋》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