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建中元年十一月,月食歲星,在秦分。占曰:"其國亡。"是月,歲星食天屍。天屍,輿鬼中星。占曰:"有妖言,小人在位,君王失樞,死者太半。"三年七月,月掩心中星。

貞元四年五月丁卯,月犯歲星在營室。六月癸卯,熒惑逆行入羽林。占曰:"軍有憂。"六年五月戊辰,月犯太白,間容一指。占曰:"大將死。"十年四月,太白晝見。十一年七月,熒惑、太白相繼犯太微上將。十三年二月戊辰,太白入昴。三月庚寅,月犯太白。十九年三月,熒惑入南斗,色如血。斗,吳、越分;色如血者,旱祥也。二十一年正月己酉,太白犯昴。趙分也。

永貞元年十二月丙午,月犯畢,己酉,歲星犯太微西垣。將相位也。

元和元年十月,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復犯之。斗,吳分也。二年正月癸丑,月犯太白於女、虛。二月壬申,月掩歲星。占曰:"大臣死。"四月丙子,太白犯東井北轅。己卯,月犯房上相。三年三月乙未,鎮星蝕月在氐。占曰:"其地主死。"四年九月癸亥,太白犯南斗。七年正月辛未,月掩熒惑。五月癸亥,熒惑犯右執法。六月己亥,月犯南斗魁。八年七月癸酉,月犯五諸侯。十月己丑,熒惑犯太微西上將;十二月,掩左執法。九年二月丁酉,月犯心中星;七月辛亥,掩心中星。占曰:"其宿地凶。"心,豫州分。壬辰,月掩軒轅。是月,太白入南斗,至十月出,乃晝見。熒惑入南斗中,因留,犯之。南斗,天廟,又丞相位也。十年八月丙午,月入南斗魁中。十一年二月丙辰,月掩心。是月,熒惑入氐,因逆行。三月己丑,月犯鎮星在女。齊分也。四月丙辰,太白犯輿鬼。占曰:"有僇臣。"六月甲辰,月掩心後星。是月,熒惑復入氐,是謂"句巳"。十一月戊寅,月犯歲星;十二月甲午,犯鎮星在危。亦齊分也。十二年三月丁丑,月犯心。十三年正月乙未,歲星逆行,犯太微西上將。三月,熒惑入南斗,因逆留,至於七月,在南斗中,大如五升器,色赤而怒,乃東行,非常也。八月甲戌,太白犯左執法。乙巳,熒惑犯哭星。十月甲子,月犯昴。趙分也。十四年正月癸卯,月犯南斗魁。占曰;"相凶。"五月丙戌,月犯心中星;七月乙酉,掩心中星;十五年正月丙申,復犯中星。四月,太白犯昴。七月庚申,熒惑逆行入羽林。八月己卯,月掩牽年。吳、越分也。十一月壬子,月犯東井北轅。

長慶元年正月丙午,月掩東井鉞,遂犯南轅第一星。二月乙亥,太白犯昴。趙分也。丁亥,月犯歲星在尾。占曰:"大臣死。"燕分也。三月庚戌,太白犯五車,因晝見,至於七月。以歷度推之,在唐及趙、魏之分。占曰:"兵起。"七月壬寅,月掩房次相。九月乙巳,太白犯左執法。二年九月,太白晝見。熒惑守天囷,六旬余乃去。占曰:"天囷,上帝之藏,耗祥也。十月,熒惑犯鎮星於昴。甲子,月掩牽牛中星。占曰;"吳、越凶。"十一月丁丑,掩左角;十二月,復掩之。占曰:"將死。"甲寅,月犯太白於南斗。四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北轅,遂入井中,晝見經天,七日而出,因犯輿鬼。京師分也。五月乙亥,月掩畢大星。六月丙戌,鎮星依歷在觜觿,贏行至參六度,當居不居,失行而前,遂犯井鉞。占曰:"所居宿久,國福厚;易,福薄。"又曰;"嬴,為王不寧;鉞主斬刈而又犯之,其占重。"癸未,熒惑犯東井;丁亥,入井中。己丑,太白犯軒轅右角,因晝見,至於九月。占曰:"相凶。"十月辛巳,月入畢口。十一月,熒惑逆行向參,鎮星守天關。十二月戊子,月掩東井。

寶曆元年四月壬寅,熒惑入輿鬼,掩積屍;七月癸卯,犯執法。甲辰,鎮星犯東井。甲子,月掩畢大星。癸未,太白犯南斗。丙戌,月犯畢;十月辛亥,犯天囷。十一月庚辰,鎮星復犯東井。癸未,月犯東井。二年正月甲申,犯左執法;戊子,入於氐。二月丙午,犯畢。五月甲午,熒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壬申,月犯畢。八月庚戌,熒惑犯輿鬼。

大和元年正月庚午,月掩畢;三月癸丑,入畢口,掩大星。月變於畢者,自寶曆元年九月,及茲而五。五月,月掩熒惑在太微西坦。丙戌,熒惑犯右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