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大和二年正月庚午,月掩鎮星。七月甲辰,熒惑掩輿鬼質星。十月丁卯,月掩東井北轅。三年二月乙卯,太白犯昴。壬申,熒惑掩右執法;七月,入於氐;十月,入於南斗。四年四月庚申,月掩南斗杓次星。十一月辛未,熒惑犯右執法。五年二月甲申,月掩熒惑。三月,熒惑犯南斗杓次星。六年四月辛未,月掩鎮星於端門。己丑,太白晝見。七月戊戌,月掩心大星;辛丑,掩南斗杓次星。七年五月甲辰,熒惑守心中星。六月丙子,月掩心中星,遂犯熒惑。七月甲午,月掩心中星;丙申,掩南斗口第二星。九月丁巳,入於箕;戊辰,入於南斗。癸酉,太白入南斗。冬,鎮星守角;八年二月始去。七月戊子,月犯昴。十月庚子,熒惑、鎮星合於亢。十二月丙戌,月掩昴。是歲,月入南斗者五。占曰:"大人憂。"九年夏,太白晝見,自軒轅至於翼、軫。六月庚寅,月掩歲星在危而暈;十月庚辰,月復掩歲星在危。

開成元年正月甲辰,太白掩建星。占曰:"大臣相譖。"六月丁未,月掩心前星;八月乙巳,入南斗。二年正月壬申,月掩昴。二月己亥,月掩太白於昴中。六月甲寅,月掩昴而暈,太白亦有暈。六月己酉,大星晝見。庚申,太白入於東井。七月壬申,月入南斗;丁亥,掩太白於柳。八月壬子,太白入太微,遂犯左、右執法。九月丙子,月掩昴;三年二月己酉,掩心前星。二月戊午,熒惑入東井;三月乙酉,入輿鬼。五月辛酉,太白犯輿鬼。庚午,月犯心中星。甲寅,太白犯右執法。七月乙丑,月掩心前星。十月辛卯,太白犯南斗。四年二月丁卯,月掩歲星於畢;三月乙酉,掩東井。七月乙未,月犯熒惑。占曰;"貴臣死。"八月壬申,熒惑犯鉞,遂入東井。十月戊午,辰星入南斗魁中。占曰:"大赦。"五年春,木當王,而歲星小暗無光。占曰:"有大喪。"二月壬申,熒惑入輿鬼。四月,太白、歲星入輿鬼。五月,辰星見於七星,色赤如火。七月乙酉,月掩鎮星。

會昌元年閏八月丁酉,熒惑入輿鬼中。占曰:"有兵喪。"十二月庚午,月犯太白於羽林;二年正月壬戌,掩太白於羽林。六月丙寅,太白犯東井。十月丙戌,月掩歲星於角。三年三月丙申,又掩歲星於角。七月癸巳,熒惑入東井,色蒼赤,動搖井中;八月丁丑,犯輿鬼。十月壬午晝,月食太白於亢。四年二月,歲星守房,掩上相;熒惑逆行,守軒轅,四旬乃去。庚申,月掩畢大星。十月癸未,太白與熒惑合,遂入南斗。五年二月壬午,太白掩昴;五月辛酉,入畢口;八月壬午,犯軒轅大星。九月癸巳,熒惑犯太微上將。六年二月丁丑,犯畢大星。丁亥,月出無光,犯熒惑於太微,頃之,乃稍有光,遂犯左執法;丙申,掩牽牛南星,遂犯歲星。牽牛,揚州分。

大中十一年八月,熒惑犯東井。

鹹通十年春,熒惑逆行,守心。

乾符二年四月庚辰,太白晝見在昴。三年七月,常星晝見。四年七月,月犯房。六年冬,歲星入南斗魁中。占曰;"有反臣。"

光啟二年四月,熒惑犯月角。

文德元年七月丙午,月入南斗。八月,熒惑守輿鬼。占曰:"多戰死。"

龍紀元年七月甲辰,月犯心。

乾寧二年七月癸亥,熒惑犯心。

光化二年,鎮星入南斗。三年八月壬申,太白應見在氐,不見,至九月丁亥乃見,是謂當出不出。十一月丁未,太白犯月,因晝見。

天復元年五月自丁酉至於己亥,太白晝見經天,在井度。十月,大角五色散搖,煌煌如火。占曰:"王者惡之。"二年五月甲子,太白襲熒惑在軒轅後星上,太白遂犯端門,又犯長垣中星。占曰:"賊臣謀亂,京畿大戰。"十月甲戌,太白夕見在斗,去地一丈而墜。占曰:"兵聚其下。"又曰;"山摧石裂,大水竭。"庚子,辰星見氐中,小而不明。占曰:"負海之國大水。"是歲,鎮星守虛。三年二月始去虛。十一月丙戌,太白在南斗,去地五尺許,色小而黃,至明年正月乃高十丈,光芒甚大。是冬,熒惑徘徊於東井間,久而不去。京師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