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二·列傳第九十九



英宗即位,元珪與知樞密院事帖木兒不花上言:“諸王、貴近不可乾軍政,將校不可侵漁軍戶,軍官之格者當遷用之,有司賦軍民役宜均一,軍官襲職宜傳適嗣。”帝並嘉納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二年,起商議中書省事。三年,卒。泰定元年,贈光祿大夫、河南等處行省平章政事、上柱國,追封趙國公,謚忠簡。三年,復加推誠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大司徒。

元珪從弟元瑜,集賢直學士,亦有時名。子復,太廟署令。

暢師文,字純甫,其先開封人,後徒河南洛陽。父訥,有時名,著《地理指掌圖》,仕於金為省掾。

師文幼警悟,家貧,惜書手錄,過目不忘。弱冠謁許衡,與衡門人姚燧、高凝友善。

至元五年,陳時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闢為右三部令史。從丞相伯顏伐宋,編平宋事跡上於朝。十四年,除東川行構密院都事。

十六年,安西王承制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經歷。尋除承直郎、潼川路治中。辟王朝綱、韓伯昌等為掾吏,後皆至達官。修府舍,發地得銀五十錠,同僚分師文十錠,不受,以修廟學,余為酒器給公用。十九年,承制改同知保寧路事。二十二年,僉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

二十三年,拜監察御史。詔曰:“暢純甫不貪,佳士也。其令與玉昔帖木兒為友。”師文糾劾不避權貴,台綱肅然。二十四年,遷陝西漢中道巡行勸農副使,置義倉,教民種藝法。二十八年,改僉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事。時更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就僉本道肅政廉訪司事。興元軍監貪婪,師文得其贓證,奏決之。

三十一年,徒山南道。時副使為高克恭,移文言不可居師文上者有三:一,師文官五品,先克恭十餘年;二,從伯顏平宋者皆取富貴,獨師文貧苦,無異寒士,三,克恭兄事師文,今官居其上,實不自安。即日辭職去,時人兩賢之。松滋、枝江有水患,歲發民防堤,往返數百里,苦於供給,師文悉罷其役。駙馬亦都護家人怙勢不法,師文杖而流之。

大德二年,改山東道。入為國子司業。七年,出為陝西行中書省理問官。始至決滯獄三百餘事,凡強悍持勢,官不能制者,皆置於法。頃之,以病歸家居。九年擢陝西漢中道肅政訪副使,又以病不赴。十年,改太常少卿,轉翰林侍讀學士、朝請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

至大元年,修《成宗實錄》,賜鈔一百錠,不受。二年,加少中大夫。三年,請補外任,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禱雨,不數日,澍雨降,遂為豐年。當塗人坐殺牛祈雨,逮系六十餘人,師文憫而出之。

皇慶二年,復召為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除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以病去官。延祐元年,征拜翰林學士、資德大夫,行至河南,復以病歸襄陽。四年秋八月,聘校河南鄉試。歸,卒於襄縣傳舍,年七十一。泰定二年,贈資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魏郡公,謚支肅。後至元八年,加贈推忠守正亮節功臣。子篤,江南道廉訪副使。

曹元用,字子貞,世居東阿縣,後徒東平汶上。元用資稟俊爽,幼嗜書,每夜讀書,常達署不寢。父憂其致疾,乃以衣蔽窗,默觀之。

始以鎮江路儒學正考滿,游京師。翰林旨旨復於四方土少所許可,及見元用,出所為文示之,元用輒指其疵,復大奇之,因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即論史官多不稱職,請較試,取其優者用之。御史台闢為掾史。元用初不習吏事,而論事明決,吏反師之。轉中書省右司掾,與清河元明善、濟南張養浩同時號為三俊。除應奉翰林文字,遷禮部主事。時累朝皇后無謚,元用言:“後為天下母,豈可直稱其名,宜加徽號以彰懿德。”改尚書省右司都事,轉員外郎。

延祐六年,授太常禮儀院經歷。英宗躬修祀事,其親祀,儀注,鹵簿、輿服之制,皆元用所裁定。初,太廟九室合饗於一殿,仁宗崩,無室可祔,乃於武宗室前結彩為帖典。英宗召禮官集議,元用言:“古者宗廟有寢有室,宜以今室為寢,更營大殿為十五室。”帝韙之。授翰林待制,遷直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