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一·列傳第九十八



貫幼從郝經學,以才行推擇為樞密中書掾,調南康路經歷,擢廣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會例格,授濟南路經歷。

至元二十七年,拜監察御史。奉詔分江北沿淮草地。刻淮西宣慰使昂吉兒父子專權,久不遷調,蠹政害民,不報。又言:“江淮之俗,多發掘祖墓,改售於人;契約惡逆定罪,賈地人知情者減二等科罪。”刑曹韙其言,著為令。三十年,僉湖南廉政廉訪司事。

大德初,遷湖北道,言:“四省馬以數萬計,征八百媳婦,深入炎瘴萬里不毛之地,無益於國。”不聽。五年,遷江西道,賑恤饑民,有惠政。入為御史台都事。八年,遷集賢待制,進翰林直學士。奉詔與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別速合徹里帖木兒鎮撫高麗。十一年,召為河東廉訪副使。

至大二年,仁宗至五台山,貫進見,仁宗因問:“廉訪使滅里吉歹何以有善政?”左右對曰:“皆副使郭貫教之。”乃賜貫瑪瑙數珠、金織文幣。人為吏部考功郎中,遂拜治書侍御史。四年,除禮部尚書。帝親書其階曰嘉議大夫,以授有司。

皇慶元年,擢淮西廉訪使,尋留不遣,改侍御史。俄遷翰林侍講學士。明年,出為淮西廉訪使。延祐二年,召拜中書參知政事。明年,遷左丞,加集賢大學士。五年,除太子詹事。貫言:“皇太子受金寶已三年,宜行冊禮。又輔導之官,早宜選置。”從之。六年,加太子賓客,謁告還家。

至治元年,復起為集賢大學士,尋致仕。泰定元年,遷翰林學士承旨,不起。至順二年,以疾卒,年八十有二。贈光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蔡國公,諡文憲。貫博學,精於篆籀,當世冊寶碑額,多出其手雲。

劉正,字清卿,清州人。初辟制國用使司令史,遷尚書戶部令史。至元八年。罷諸路轉運司,立局考核逋欠,正掌其事。大都運司負課銀五百四十七錠,逮系倪運使等四人,征之,視本路歲入簿籍,實無所負,辭久不決。正察其冤,檢吏牘,得至元五年李介甫關領課銀文契七紙,適合其數,驗其字畫皆司庫辛德柔所書也。德柔交結權貴,莫敢講問。正廉得其實,始白尚書省鞫之,於是四人皆得釋。正由是知名。轉樞密院令史,辟中書掾。十四年,分省上都。會諸王昔里吉叛。至居庸關,守者告前有警急,正曰:“吾不往,後至者益怯矣。”馳出關,至上都。邊將請金銀符充戰賞,中收檄工部造給,事後奏聞,帝以為欺罔,欲詰治。正曰:“軍賞貴速,先造符印而後稟命,非罪也。”帝韙之。

十五年,擢左司都事。時阿合馬當國,與江淮行省阿里伯、崔斌有隙,誣以盜官糧四十萬,命刑部尚書李子忠與正馳驛,按其事,獄弗具。阿合馬復遣北京行省參知政事張澍等四人,雜治之,竟置二人於死。正乃移疾去官。十八年,征為左司員外郎。十九年春,阿合馬並中書左右司為一,改左右司員外郎。三月,阿合馬敗,和禮霍孫右丞相,復為左司員外郎,謁告歸。九月,中書捕正與參政匝喜魯丁等,偕至帝前,問曰:“汝等皆黨於阿合馬,能無罪乎?”正曰:“臣未嘗阿附,惟法是從耳。”會日暮,車駕還內,俱械繫於闕前。逾數日,奸黨伏誅,復械繫正於拱衛司,和禮霍孫曰:“上嘗謂,劉正衣白衣,行炭穴十年,有謂廉潔者。”乃免歸。二十年春,樞密院奏為經歷,擢參議樞密院事。二十五年,桑哥立尚書省,擢為戶部侍郎,遷戶部尚書,復移疾歸。

二十八年,桑哥敗,完澤為丞相,召為戶部尚書,遷參議尚書省事。省罷,仍參議中書省事。湖南馬宣慰庶子因爭蔭,誣告其兄匿亡宋官銀,正察其誣,罪之,仍蔭其兄。濟南張同知子為兩淮運使,正弗與。張作飛語構其事,帝召正詰之,曰:“匿銀事在右司,爭事在左司,參議乃幕長,寢右而舉左,寧無私乎?”正辨析分明,事遂釋。三十年,御史台奏為侍御史,中書省奏為吏部尚書,己巳而復留為侍御史。遷江南行御史台中丞。

大德元年,改同僉檢密院事。尋出為雲南行中書省左丞。右丞忙兀突魯迷失請征緬,正以為不可。俄俱被征,又極言其不可。不從,師果無功。雲南民歲輸金銀,甸寨遠者,則遣官往征,人馬芻糧往返之費,歲以萬計。徵收金銀之數,必十加二,而折閱之數如之,其送迎饋贐之數又如之。正首疏其弊,給官秤,俾土司詣官輸納,其弊始革。始至,官儲玐二百七十萬索、白銀錠。比四年,得貯一千七十萬索、金百錠、銀三千錠。七年秋,謝病歸。八年六月,起為江西行省左丞。冬十月,改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