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六十四·志第三十一



泰定四年,福州舉葉留田井,文宗天曆二年,舉杜夙靈。

至順二年,制舉答不歹子買來的。

皆以其天資穎悟,超出兒輩,或能默誦經文,書寫大字,或能綴緝辭章,講說經史,並令入國子學教育之。

惟張泰山尤精篆籀,陳元麟能通性理。葉留田井問以四書大義,則對曰:“無過。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時人以遠大期之。

蒙古字學。

至元六年秋七月,置諸路蒙古字學。十二月,中書省定頒行條件。諸路府州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余民間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願充生徒者,與免本身雜役。

八年春正月,詔曰:“間者采近代之制,創為國學,己嘗頒告天下,然學者尚少,今復立條畫,其令有司明諭四方,庶幾多所興起,以傳永久。一,京師設國子學,教授諸生,於隨朝百官、怯薛歹選擇子弟俊秀者入學。一,諸王位下及蒙古千戶所,依在前設畏吾兒八合赤例,設立學校。一,隨路所設學校,有願充生徒者,與免本身差役。回回、畏吾、河西人等,願學者聽,不在額設之數。一,翰林院見設諸官,譯寫《通鑑節要》,頒與國子學諸路教授。一,符寶郎設蒙古學閎者赤一員,驗人口實,一,省、部、台、院諸印信及研發鋪馬札子,並用蒙古字。一,凡有行程文字,並用蒙古字標寫本宗事目。內外諸衙門,亦用蒙古字人員充槊者赤。一,省、部、台、院凡有卷目,用蒙古字。一,二、三年後進擇習學生員,出策題試問,中選者約量授以官職。一,不得稱蒙古字為新字。

十九年,定路府州設教授,以國字在諸字之右。

二十年五月,龍興路提學校官言:“大元一統,蒙古學雖興,而南北之民寡於攻習,蓋因施不廣、用不切之故。”於是中書省議,令諸衙門依例表章,並用蒙古字書寫。

元貞元年,命廉訪司提調諸路蒙古學校。二年,命有司給諸路蒙古學生員餼廩。

大德六年,定散府蒙古學生員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下州十人。八年,定各路教官逕保生徒,不得逕申國子監,須經本處提調,總管府轉申訪林院,試驗考奪,無令似前濫保。十年春二月,增生員廩膳。通前三十員為六十員。

至大二年,定伴讀員四十人,以在籍生員學問優長者補之。

延祐二年冬十月,以所設生員百人,蒙古五十人、色目二十人,漢人三十人,而百官子弟之就學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稟餼。乃減去庶民子弟一百十四員,聽陪堂學業,於見有生員一百名外,量借五十人,置蒙古二十人、漢人三十人,其生員筆札止給三十人,凡二次給之。

至回回國子學,至元二十六年始置。是年五月,尚書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於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魯丁能通其字學,乞授以學士之職。凡公卿大夫與富民之弟子,皆依漢人入學之制,日肄習之。”從之。八月,遂置國子學。

至延祐元年,復立回回國子監。以其文字便於國防取會數目,令依舊制加意教授。

泰定二年,以入學者眾,其學官及生員五十餘人己紿領膳者二十七人外,助教一人、生員二十四人廩膳,並令給之。

醫學。

中統三年,太醫院使王猷、副使王安仁言:“醫學久廢,後進無所師友。竊恐朝廷取人,學非其傳。為害甚大。”乃授安仁金牌,俾往各處設立醫學。教授人員依例除免差發。醫學生員亦免本身檢醫差占等雜役,俟學有所成,每月試以疑難,以所對優劣,量加懲勸。

至元二十三年,命各過按察司檢察醫學,依每年降下十三科題目,令醫生每月習課醫義一道,年終本院考較優劣。

大德九年,平陽路澤州知州王稱言:“竊聞為世切務惟醫與刑,醫者司命於人,刑者弼教於世。人以風寒暑遘其疾,以放僻邪侈陷其心,須用醫以治,施刑以斷。醫欲明,須玩前賢之經訓,刑不濫,在究本胡之典章。今各路雖有醫師,學亦系有名無實,宜督責各處有司,廣設學校,為醫師者令一通曉經書,良醫主之,集後進醫生,講習《素問》、《難經》,仲景、叔和脈訣之類。然亦須通《四書》,不習《四書》者禁治不得行醫。務要成材,以備試驗擢用,實為官民便益。”於是大醫院定考試之法:一,合設科目。一,各科合試經書。中書省依所議行之。